範文瀾(1893-1969),字仲雲,號芸台,浙江省紹興縣人。他生於一個有田30畝的小官僚家庭,5歲入私塾,14歲入本縣高等小學,此後相繼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和杭州安定中學。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學文預科,一年後轉入國學門,受業於音韻訓詁學家黃侃、陳漢章和經學名師劉師培等人,致力於追蹤乾嘉老輩,奠定了深厚的舊學基礎。1917年畢業後,他曾當過蔡元培的私人秘書,不久辭職,先後到瀋陽高師及河南汲縣中學任教。1921年至1927年,他又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学任教,出版了《文心雕龙讲疏》等学术著作,在文史学界崭露头角。
1925年五卅运动后,范文澜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放弃老营寨。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南开大学党支部书记,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5月,为躲避迫害,他离开天津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1934年曾两次被捕,因得到蔡元培等人的营救而脱险。
1936年范文澜移居开封,在河南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他辞职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9月他在河南省确山县重新入党,不久遵照命令去到延安。1940年1月到延安后,他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开始组织编写《中国通史简编》;次年担任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曾在中央党校讲授《中国经学史的演变》;又次年调到中宣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国民党反动派投降主义的文章。抗战胜利后,他离开延安,历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后改名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9年7月29日病逝。他一生最有影响的著作是《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其重要论文大都收入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的《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
1925年五卅运动后,范文澜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放弃老营寨。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南开大学党支部书记,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5月,为躲避迫害,他离开天津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1934年曾两次被捕,因得到蔡元培等人的营救而脱险。
1936年范文澜移居开封,在河南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他辞职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9月他在河南省确山县重新入党,不久遵照命令去到延安。1940年1月到延安后,他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开始组织编写《中国通史简编》;次年担任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曾在中央党校讲授《中国经学史的演变》;又次年调到中宣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国民党反动派投降主义的文章。抗战胜利后,他离开延安,历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后改名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9年7月29日病逝。他一生最有影响的著作是《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其重要论文大都收入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的《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