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為我國五嶽之東嶽。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之譽。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元,刻石記號。 秦始皇統一中國封禪泰山後,漢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
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繼仿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 歷代著名的文人學士,也都慕名相繼來此,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杜甫的<<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泰山同时又是佛、道两教之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仅有雄奇壮丽的山势,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山顶更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实乃一处名冠世界的文物宝库和游览胜地。1987年底,世界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委员会已将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 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从秦、汉起历经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庙主殿天贶殿为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殿内正中奉祀“东岳泰山神”像,殿壁绘“东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画。东为出巡,西为返回,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场景阵势浩大,人物生动逼真。壁画长62米,高3.3米。殿东汉柏院内有五株汉柏,传为汉武帝手植。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北厅陈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内有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 岱庙实为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之综合博物馆,而碑刻艺术之书 法,可谓集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
登泰山有东西两路,一般从东路上山至极顶,再回到中天门,循西路的公路下山。 东路从岱宗坊开始,至极顶共有9000米,上山蹬道计6293级石阶。中天门是游人小 憩或食宿之处,这里还有索道可直上岱顶月观峰。
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繼仿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 歷代著名的文人學士,也都慕名相繼來此,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杜甫的<<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泰山同时又是佛、道两教之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仅有雄奇壮丽的山势,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山顶更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实乃一处名冠世界的文物宝库和游览胜地。1987年底,世界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委员会已将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 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从秦、汉起历经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庙主殿天贶殿为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殿内正中奉祀“东岳泰山神”像,殿壁绘“东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画。东为出巡,西为返回,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场景阵势浩大,人物生动逼真。壁画长62米,高3.3米。殿东汉柏院内有五株汉柏,传为汉武帝手植。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北厅陈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内有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 岱庙实为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之综合博物馆,而碑刻艺术之书 法,可谓集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
登泰山有东西两路,一般从东路上山至极顶,再回到中天门,循西路的公路下山。 东路从岱宗坊开始,至极顶共有9000米,上山蹬道计6293级石阶。中天门是游人小 憩或食宿之处,这里还有索道可直上岱顶月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