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潛山縣城區)、座落在皖潛二水的沖積平原上,歷代為州、郡、府、縣治所達800年。它北枕古嶽天柱、南通天塹長江,蓋大別之?區、扼吳楚之咽喉,自古為用兵者必爭之地。《通典》載:縣城城池系春秋時期楚靈王所建,周七裡又二十又一步,高二丈、四門。距今2000餘年。《三國志》載:呂蒙破皖,曾“騰踴升城”。南宋時黃幹在此“城安慶”。紹定五年,趙希袞在此監造城閘,明史可法薦柯知縣建城。清代又多次繕建,至建國初門樓城牆輪廓依存。
城內勝跡頗多,文物丰富,历史上有1寨、2井、3塔、5庙、6寺、24座碑坊,42座祠堂、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秉烛夜读的“舒台夜月”,为潜阳十景之一“湖山烟树葱茏、万景楼台在目”,为一大批文人墨客所陶醉,然世道沧桑,遗址虽多,胜迹难存,抗日战争后,仅留近20处。”
梅城(潜山县城)自古即为皖西南经贸中心、商贾云集、街道众多,北国的皮毛、人参、南国的海鲜食盐、细布源源不断输入,而潜山山区的茶叶、苎麻、陶器、酒器、竹席及中草药等经此输出,逐渐形成颇具山口经营特色的街区。如四牌楼、三牌楼、四厢、十巷,巷道为条石、卵石路面,两边多为民居,市井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抗日战争遭敌机多次轰炸,人口渐稀,部分巷道被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人民政府大力抢救,保护修复了一些古迹、使古皖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发以来,经过规划建设,城区由解放前不足2平方千米扩大到8平方千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梅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皖西南旅游中心城市,势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