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簡介

天目山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地處臨安市西北部,面積4284公頃,經度範圍:119°24′11〃-119°28 ′21〃,經度範圍:30... ...李白、白居易、蘇軾、李時珍、乾隆及近代的郁達夫、徐悲鴻、胡適名人都到過天目山,為天目山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位於浙江省西北部,距臨安城31公里,古稱浮玉山。舊時東西天目山峰頂各有一池,左右相望;形如無眼,故名天目。天目山林木繁茂,其中西天目為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素有"天目千重秀,林木十裡深"之說。天目山的大樹華蓋與黃山的奇峰怪石、廬山的匡廬飛瀑一樣享有盛譽。

驅車進入天目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麓的禪源寺,它位於昭明、旭日、翠微、陽和群峰之下,故有"千峰涵一?,六水會雙清"之說,它是登西天目之門戶。禪源寺初建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是天目山最大的寺廟,抗日戰爭後期,遭日寇飛機轟炸,破壞嚴重,至今尚未恢復舊觀。禪源寺東側有六星石、蟠龍橋、雨華亭、天然居等景點。禪源寺向西北行裡許,即至太子庵,亦稱昭明庵。梁昭明太子蕭統曾留居天目山,在此的《金剛經》為32節,傳說由於過度勞累,雙目失明,後取石池水洗之,明。至今尚存洗眼井。自禪源寺後過仰止橋登山經五裡亭、七裡亭、曆覽鐘樓石、眠牛石諸勝,向西即抵獅子岩。獅子岩以"崖石雄踞,狀如狻猊"而得名。岩勢突兀,如獅昂首,中有凹處,仿佛獅口,亦稱獅子口。據傳獅子口是元代高峰禪師參禪和坐化之處。獅子口下,有千丈岩,前臨深崖,俯視深谷,驚心動魄。從獅子岩向東北,七星塔旁即為大樹王,其樹齡估計在1500年以上,宋代即稱它為"千秋樹"。傳說清乾隆帝游此,曾用腰帶圍過,封為"大樹王"。從此,傳說這棵大樹的皮可治百病,遊人、香客競相剝取,至使枯死,大樹王雖已死50餘年仍傲立不倒。從大樹王向東繼續攀登,不遠就是開山老殿,即獅子正宗禪寺,由高峰、中峰師徒相繼開創,建於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寺前樹木,經歷600 餘年,蓊鬱蔭森,蔚為壯觀。從開山老殿向東而下有翠壁青峰,如刀削斧劈,峰頂石尖,名"倒掛蓮花",亦稱西來峰。沿峭壁先下然後再上,峰頂建有一涼亭,亭前奇峰峭壁,幽谷密林,臨崖處圍有鐵欄,人置身其間,仿佛入畫,實力西天目的風景最佳處。從此處再東行200余米就是四面峰,亦稱玉柱峰。從玉龍崗向前,兩邊深谷,一道山梁,蜿蜒登峰,崖壁有一古松傲然挺拔,至此山風卷揚,深谷幽壑,使人有淩空出世之感。

從開山老殿繼續登山,經羅盤松、李白吟詩石、蓮花朝陽等景,便抵達仙人頂,這裡便是西夭目主峰,海拔1506米。傳說是仙人出沒的地方,故名。仙人頂上有天柱峰,實力一兀立巨石,直插雲霄,高約10米,石上鐫有"天下奇觀"四個大字。可惜巨石已被攔腰炸斷,僅剩"可觀"兩字。附近還有浮玉石、寶劍石、仙人鋸板等景觀。山頂原有的古浮玉池、古天池惜已基本乾涸。現頂上設有高山氣象站。天目山另一主峰東天目位於臨安縣城西北23.5公里處,也有飛泉、奇石、雲峰、大樹、茶葉、筍乾等六絕。主峰大仙峰海拔1479米。山腰原有昭明禪院,傳為昭明太子修禪處,明萬曆初重建,1958年失火焚毀。山上還有分經台,洗眼池等古跡。東天目景色不如西天目,唯東西雙瀑較有特色。自山麓登山,山勢迂回,嶺東側峽谷空曠,東瀑自數十米高的峭壁上飛流直瀉,繼續登山約300 米,轉過山彎,又一道瀑布級級下瀉,連成一掛水晶簾幕,此為西瀑。西瀑落差約55米,瀑布旁岩上鑿有"懸崖飛濺"。瀑布前溪上有石橋橫跨,名"垂虹",為觀瀑最佳處。

臨安縣境內還有玲瓏山、錢武肅王陵園、功臣塔等名勝古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