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岱廟碧霞祠扇子崖和日觀峰介紹

岱 廟


欲登泰山,必先覽山下岱廟,岱廟是祭祀泰山神的地方,為泰山主廟,歷代君王臨登泰山,必先到岱廟祭祀瞻拜。岱廟創于秦漢(西元前221---西元220年),拓修于唐宋(西元618---1279年),主殿天祝殿建于宋代(公960--1127年),重簷廡殿,金碧輝煌,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孔子故里曲阜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建築。殿壁繪有泰山神出巡的巨大壁畫,傳為宋代作品,描繪了山神從出發狩獵至滿載而歸的盛大場面,氣勢恢宏,神采飛揚,為古代繪畫藝術瑰寶。廟內古木參天,碑碣林立,其中秦刻石為宰相李斯手書,為稀世珍品。

碧霞祠


碧霞祠位於岱頂天街東端的高崖之上,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它是一組高山建築的傑作,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後改今名。整組建築巍峨嚴整,氣勢恢宏。遠處眺望,白雲繚繞,金碧輝煌,宛若天上宮闕。

碧霞祠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廟。位於岱頂,占地雖小,但有山門,有正殿,有配殿,有三座神門,有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禦碑亭等。碧霞祠正殿供奉元軍娘娘,兩配殿一為“送生娘娘”,一為“送子娘娘”,禦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闋。


扇子崖


從長壽橋向西行,有盤路1500多級,蜿蜒曲折,約6.5裡,有一座高崖,陡峻高聳,因其形如扇,所以稱為"扇子崖"。這裡原有一座高閣,內祀"元始天尊像"名"元始天尊"廟。向西還有聖賢洞、地母宮、呂祖祠、太陽廟、月光洞等,但所有建築都已殘破倒塌。扇子崖北面是青桐澗。澗北高峰陡峭如屏障,山上盡是古松,風景很是優美。 扇子崖西有一峰,名"傲徠峰",遠望高聳入雲,實際上只有泰山的一半高。俗話說"遠看傲徠高,近看到山腰"。所以稱"傲徠",是因為崖前諸峰皆似犀利長矛,傲然而立,好象是和泰山試比高低。在東百丈崖下面有一自然石穴,深廣數丈,名黑龍潭。由於山水常年衝激,口小腹大,形同?子,故名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潭上一橋淩空飛架,宛若長虹。夏秋水大之際,瀑布飛流直下,聲若雷鳴。橋下掛起千尺素練,直達黑龍潭,稱為"龍潭飛瀑",是泰山勝景之一。特別是雨過初霏,白雲低空徘徊繚繞,西面懸崖的兩道瀑布,淩空而下,猶如玉龍飛舞,和龍潭飛瀑合稱"雲龍三現"是泰山一大奇觀,所以古人有"冒雨遊山也不嫌,遊山遇雨景更添"的詩句。為了便於遊人觀瀑賞景,1956年在長壽橋東西兩頭各建石亭一座,東叫雲水亭,西名風雷亭,兩亭遙遙相對,與長壽橋、百丈崖構成一幅天然的圖畫。黑龍潭東南隅,有一石亭,名西溪石亭,亭門兩側刻有"龍躍九宵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石刻對聯一幅。黑龍潭口雖小,但腹大水深,加之石面很滑,遊人一定不要離潭口太近,防止發生事故。

日觀峰


日觀峰位於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岩,因可觀日出而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

峰西側為唐宋封禪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設壇祭天。《岱史》載,明洪武初,居民于山中得玉匣,內有玉簡16片,刻宋真宗祀泰山後土之文。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峰側被雨水沖出玉簡。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有人於峰側鑿石,得玉匣2個,閉封玉檢金繩,有宋真宗登封玉冊,共17簡,尺寸與《封禪儀》所載相同,巡撫阿裡袞將其獻於朝廷。

峰頂舊有迎旭亭,民國年間建泰山氣象站。1984年在東側依崖而築觀日長廊,全長30米,亭廊銜接,似仙閣矗立,鮮豔奪目。

峰北有巨石橫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石長6.5米,北西8度,與地面夾角為30度。上有“絕妙”、“船石岩”、“醉石”及明人題名等刻。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昇的壯麗場面,亦可晴覽山色、陰觀雲海。李興祖詩:“才聽天雞報曉聲,扶桑旭日已初明。蒼茫海氣連雲動,石上遊人別有情。”

峰周圍有臧克家“與天地永大”、方毅“雄峙東海”、劉海粟“雲海”、陳毅“泰岳高聳萬山叢”等新刻。

峰東為東天門,雙石如門。又東為伏虎門,峽口陡險。下為鷹愁澗,水東北流,入洗鶴灣。澗東岸北崖古洞深敞,名清靜石屋,元初女道冠孫清靜曾在此修真。此處川林僻曠,塵跡罕至,俗呼仙人場。其北為空明山,中穴通明,午時日光穿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