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點之岱宗坊

岱宗坊


岱宗坊可以說是泰山的山門。坊起三架,四柱三門。明隆慶年間巡撫姜延頤、巡按羅風翔等創建,後紀。清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郎中丁皂保、赫達塞奉救重建,並篆書坊額。東西有《重修岱宗坊記》和《重修泰山記》碑相對峙。


石坊,作為一種民族傳統的門洞式建築,主要是用作某種目的的紀念,一般都建於廟宇、路口和園林等風景名勝中,作為某種標誌,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泰山,作為五嶽獨尊的聖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們進入名山勝地的標誌,以使人們收斂視野,排除雜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泰山。


泰山素有:"三裡一亭,五裡一坊"的美稱,可見坊在泰山景觀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登山第一坊的岱宗坊,其審美價值還不能孤立的從這一單體建築來審視。中國建築的時空關係,歷來習慣按照線的運動,將空間變化融合到時間的推移中,從時間的推移中,顯現出空間的節奏。這也是中國建築特別重視序列設計,重視遊賞路線所決定的。


因此,應該將其放在山與廟這一有機的整體中來審視。岱廟這一祭拜神靈的場所,旨在體現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芸芸眾生所在的凡人塵世;出厚載門沿登山路線攀登,即可到達充滿神秘色彩的天上極樂世界。而在從人間到天上的這一艱難攀登的過程中,構築一座座功,石坊既增加了登山的節奏,縮短了人間天上的距離,避免了"登天"這一過程的曠遠和單調,又使人們在艱難的攀登中不斷受到鼓舞.體會到山的神聖、崇高與偉大。就岱宗坊這一單體建築來講,建築藝術也是比較高的。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簷角,增加了坊的流動與飄逸,面四柱前後均輔以石柱,又借助了泰山這一大背景,增加了坊的穩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