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縣西南。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道場。因山勢逶迤,如螓首峨眉,細而長,美而豔,故名峨眉山。據傳漢代即有佛寺。但據《峨眉山志》記載,峨眉之有佛寺,實以魏晉間僧肇所建黑水寺為最早。晉代建普賢寺,當為山寺奉普賢菩薩之始。西域阿羅婆多尊者到峨眉,時在晉代。唐僖宗時敕建永明華藏寺,重建中峰、中心、華嚴、萬年、黑水、靈岩六大寺。又以山多火,將寺改名為集雲、臥雲、歸雲、黑水、白水等以三雲二水而抑之。後黑水寺被稱為峨眉祖堂。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白水寺僧茂真奉敕重建六大寺,并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六十二吨,供奉于白水寺(即今万年寺)。

峨眉山原有大小寺院百余处,几经兴废,现存较重要的有:1、万年寺。峨眉山最大寺庙。创建于晋,名普贤寺,唐改为白水寺,明改圣寿万年寺。原有七殿,毁于火。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修建成转殿,清代又加修建,分新、砖、毗卢三殿。1946年大火,除砖殿外,几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座,系1953年重建。砖殿正中安置普贤菩萨铜像。2、报国寺。明代初建,清代重修,为山麓最大的寺院,主要殿宇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3、伏虎寺。以山形如虎蹲伏,故名。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入山第一大寺。4、善觉寺。原名降龙寺,建于明代,清代重修。5、清音阁。唐代名中心寺。阁下有接王亭,传为康熙时山僧迎接御前侍卫奉命携带御物之处。6、光相寺。在高峰金顶。相传建于东汉,原名普光殿。历代兴废不一。正殿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所造铜铸佛殿一座,广一丈四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高二丈五尺。中安置普贤大士铜像,四壁铸出万佛。铜殿与华藏寺均焚于火。在铜殿遗址附近留有两座铜塔。因峰顶原有铜殿在阳光下发出光芒,故名金顶。传说在夜间可睹佛光及圣灯等奇迹,为佛教徒朝拜峨眉最后目的地。此外,尚有洪棒坪、仙峰寺、洗象池等寺院多处。(林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