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固的圆城为底座,其中央再起三层楼阁。这三层楼阁从空中俯视呈十字形。现在在圆城内侧仍可看到墙体四角处向内凸出的直角形墙垛,圆墙和墙垛浑然一体。三层楼阁上各有一块匾额。最上一层为治镜阁,中层题为得沧州趣,下层题为仰观俯察。这三个题额可不是触景生情之作了,是想表达当权者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治国之道。治镜阁乃明察政治之阁也。
治镜阁到底有多高,我没有查到。但从现存的断墙遗迹仍有三四层楼高推断,用高可触天,伸手摘星辰来形容恐不为过。总之,它巍峨高耸,与昆明湖北岸的佛香阁遥相呼应,是当年颇为惹眼的景观。
治镜阁的沧桑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清漪园。看到如此高大、坚固的建筑,怀疑藏有军队,不敢近前,遂用重炮轰击,使这座宏伟的水城一时化为残墙断垣。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时不但没重修它,反而将其石木料拆作它用,又遭一劫。再后来,国运衰竭,无人管理,附近百姓也多有来此拆挖用以盖房的。残破至今,面目全非。
因其建筑的独特和雄伟,虽遭如此损毁,仍留有内外两层十几米高、四五米厚的圆形围墙。近乎封闭的双层围墙像立在地上的两个立体圆环。墙上无门、无窗,除有一条70多厘米宽、直上直下十几米高的缝儿可出入外,别无他路。进入内墙,到处是杂草和杂乱无章的树木,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圆墙下,真令人毛骨悚然!若把那条缝一堵,里面的人插翅难逃。任凭怎么喊叫也不会有人听见。若说是牢,一点不为过。这可能就是人们把它误传为“牢”的原因吧。
“蓬岛烟霞”匾额的去向
2001年底的隆冬时节,我曾两次登上湖心岛探察治镜阁遗址。那时,“蓬岛烟霞”匾额就在岛北边圆墙外路边的杂草丛里。这块匾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圆城北门上的那块。我当时看到的匾几乎是完好无损的。蓬岛烟霞四个大字的上方正中有一枚“乾隆御笔”的方形刻印。
当年,为搞清治镜阁的情况,我曾向颐和园管理处的那根正先生请教。其间,我告诉那先生:现在湖心岛上还遗有一块“蓬岛烟霞”的石匾。那先生当即表示:要上报领导并保存起来。据此推测,这块匾似已被颐和园管理处保存起来了。
您如果有兴趣,等到三九寒冬,冰冻三尺,找三两个好友,结伴而行,感受一把乾隆皇帝神仙世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