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的介紹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曲阜東華門大街1號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金時期(西元12~13世紀),明洪武十年(西元1377年)建府於今址。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莊園,占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餘間。孔府是孔子嫡孫的官署,孔子嫡孫一向以“禮門義路家規矩”相標榜,格守詩禮傳家的祖訓;建築也受到儒家禮儀的制約,留下儒家宗法制度與倫理觀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國傳統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设计遵循礼教与宗法原则,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成三路布局。中路为孔氏宗子衍圣公所后,东路一贯堂为次子所居,居中为尊。体现了宗子的尊贵地位和宗子与非宗子等级与地位的差别。中路官衙、内宅界限分明,体现了男女授受不亲,内处有别。轴线上。正房与厢房,中门与边门,体现了主人与下人的尊卑差别。建筑物的名字也打着儒家思想的印记,“一贯堂”、“忠恕堂”、“安怀堂”等既赞扬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又显示孔子嫡孙努力仿效的决心,“东学”、“西学”,既赞扬孔子创学设教的功绩,又表明孔子嫡孙继承诗礼传家、好学重教传统的态度。

孔庙、孔林、孔府建筑群凝聚了历代建筑的精华,极具建筑艺术之美。同时在建筑的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们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不仅见证了“三孔”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的宝贵素材。

●文化遗产价值:

规整的建筑,艺术的宝库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园宅结合的范例

孔庙的东侧是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 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