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是那的風景

蘭亭是文人的憩園。蘭亭無論你取何種走向走勢,都會感
到你是在一段歷史中勾留、兜圈,你的思緒和情感就像刀橫斷
了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昌盛的層面,走不出的
是那源遠流長、了無邊際的文化氛圍。

我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在蘭亭流連。

蘭亭真是文化的聖地,這鵝池、流觴亭、小蘭亭、禦碑亭、
右軍祠……每一景點都充滿了文化意蘊。

先到鵝池。池中有白鵝數隻,此鵝已非晉時鵝,但鵝池畔
兀立的鵝池碑上那鐵劃銀鉤、勢如風雲的“鵝”字卻展現著晉
人風骨。相傳這字為王羲之親筆所書。過鵝池,經過三曲石橋,
是一條小溪,溪西有一木構的“流觴亭”。這裡流傳著一個美
麗的“曲水流觴”的故事。據載,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
3年)暮春三月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于景色
秀麗的山陰蘭亭,並舉行祓禊之禮。是日,“群賢畢至,少長
鹹集”。他們在這彎彎曲曲的溪水邊,列坐放言,讓酒杯緩緩
漂流,酒杯停在誰身邊,誰就被罰酒作詩,雖無絲竹管弦,卻
能一觴一詠,暢懷敘情,真是美哉!

老實說,到了紹興,我之所以要去蘭亭:一不因為這裡
曾是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種植蘭花的地方,二不因為這裡曾是
漢代的驛亭,我是為“曲水流觴”而來,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而來,為王右軍王羲之先生而來!我想昔日蘭花
早已被吳戈越劍所濺出的鮮血淹沒得不知所蹤,驛馬的蕭蕭嘶
鳴和嗒嗒蹄響亦已漸行漸遠,杳不可尋,唯有這美麗的故事和
生動的文字永遠流傳。

曲水,雖非昔日之水,卻仍潺潺??流淌不息,傳達著當
年流觴的資訊和詩人的情懷。那是一次盛況空前的筆會,我敢
說當今文人的任何筆會也不會有那種情調。我感到曲水到處有
詩:水邊垂柳枝條上飄著詩,石頭縫裡嵌著詩,溪水中流著詩
……

王羲之是賢能的,他被眾人推舉運毫為三十七首“流觴詩
”作序,欣然記下了蘭亭周圍的風景之美和文友聚會的歡樂之
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好景不長、生死無常之感慨。儘管序文
不免有點樂極生悲的意味,但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書法的確遒媚勁健,點畫富於變化,重字俱構別體,真不愧為
“天下第一行書”!餘生也晚,雖然我沒福看到當年王老夫子
用蠶繭紙、鼠須筆寫成的《蘭亭集序》真跡,但一紙天藍底色
著白字的《蘭亭集序》影印帖(雖為贗品,但據說是“神龍本
”的唐摹墨蹟)已足使我欣喜異常。

文章千古事,也許文字真正是不朽的。我想愛江山更愛美
人的古代帝王不知是附庸風雅,還是真正地鍾情、偏愛文字,
《蘭亭集序》竟也有過喜憂參半的命運。《蘭亭集序》是幸運
的,一直為世人捧讀吟詠不說,被清帝康熙御筆臨摹便是極榮
耀之事,現流觴亭之西,有禦碑亭為證。《蘭亭集序》又是悲
哀的,早在唐朝就被太宗皇帝始而覬覦,終於佔有。唐太宗為
獲得其真跡,不惜使用了卑鄙的騙術,死時竟命把真跡殉葬入
墳墓。唐太宗在歷史上頗英明,可這一則貪墨聚斂的“醜聞”
卻讓我給他打了五折。

離開蘭亭,已是夕陽西下,嫋嫋暮靄中,蘭亭連同王羲之
及其《蘭亭集序》一併隱沒在車流奔騰的煙塵中和人們匆匆行
進的跫音裡,我所能帶走的是一縷古典的情緒。哦!蘭亭,蘭
亭……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