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廟宇為何大多都建在山上?

中國許多名山在山腰或頂部建有佛寺、廟宇、宮觀。中國佛教、道教要進行修持、修煉,脫離塵俗,必然要找到行人車馬少的地方,建設“山寺”、“道院”。

中國有句古話:“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中國佛教的廟宇和道教的宮觀建築,其要求相差不多,凡是廟宇都是根據禮制制度建設的,不論如何大的廟宇,都要根據禮制建造十分完整的一套左右對稱式的建築,僅僅不同於各個殿宇的開間尺度,廟宇中的院內組合等等,但在局部處理上,還是有許許多多的變化。道教建築則不然,他們尊奉老子、張天師等建廟求仙,自己修行,使之長生不老,所以在廟宇建築設計時都要求在深山中,選擇天然勝地,利用人為與自然結合的設計手法,劃時代的建築,不墨守成規,做自由式的佈局。例如在懸崖絕壁處建廟,架橋,橋上建屋,有大有小,遠近不一,高低疊錯,樓臺殿閣建造其間。這樣一來,好像是仙山樓閣,仙人要在這裡下凡,或者作為迎接神仙的佳境,所以道教建築絕大部分如此,他們選址盡力在山路難以攀登的山頂或山懷之中。中國五嶽名山,中國道教十大名山大多數都以這種式樣出現,將廟宇建在山頂端。

為什麼在山中或高山頂建造廟觀?主要目的是登高遠望,僧人道士進行修行,環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塵不染;四是長生不老;五是它能與世隔絕。同時,還使廣大信士登入空門,引其入勝,思想開闊,使人神往,體現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嚮往的意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