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西嶽廟

西嶽廟在華陰市城東五裡處,為歷代帝王祭 華山神的地方。廟始建于西漢武帝元光初年(前134-132),原址在仿羅夫河東、橋營 村南,名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至北魏興光初年(454)逐步遷於今址。曾稱為“西嶽華山廟“、金天王神祠”、“華嶽廟”,俗稱下廟,幾經演變。明代始稱“西嶽廟”遂成定制,沿用至今。
西嶽廟建築始于東漢,發展于唐、宋,完善於明、清。由於它自創建開始,就是皇帝或學 遺專員祭祀華,山神的專用 所,加上歷代統漢者多借神自重,他們都以祭千嶽神來表明自已的統治及承天受命,故形成了廟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建築史上的特殊地位。廟占地面積約119880平方米,為五嶽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廟宇,故有五嶽第一廟之稱。建築形式為外城內廓、中軸對稱,其規格僅次於皇宮壇廟的二級祭祀建 築。它的莊嚴宏偉、富麗堂皇實是北京故宮的縮影,故宮之稱。雖然伴隨歷史變遷,幾經人為、兵燹及自然災害的破壞、現仍保存有金城門、欞星門、石牌樓、牌坊、灝靈殿、碑樓、禦書房等古建築多處以及各類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碑碣五十餘通。

西嶽廟供奉西嶽華山神白帝少昊,〈〈五嶽真形圖》上記述他“領仙官玉女四千一理人”,身服白素之袍,頭戴太初九旒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 白龍“。禦書樓前”少昊之都“牌坊即標明了他在西嶽廟的主人地位。欞星門內明”天威咫尺“石牌樓背面的楹聯”職方紀豫州控楚連秦拱冀;月令司秋序生春長藏科“則規定了他主管天下的職能及職權範圍。除此而外,西嶽廟供奉的還有白 帝少昊的輔佐神___秋神蓐收。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淮南子。天文篇》載”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說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樓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

從整體佈局而言,西嶽廟建築群座北向南,朝向華山主峰,主要建築沿著南北軸線左右對稱,前後分為六個空間,相互襯托,協調對比,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一個空間為五鳳樓前即入口部分,主要建築有木牌樓、琉璃照壁、灝靈門、石欄杆圍成的棋盤街、石獅子、鐵棋杆等 。

第二個空間為五鳳樓後面的院落 。當年,這裡主要是矗立碑石的地方,各代名牌林立左右,篆、隸、草、行琳琅滿目,曾被譽為陝西的小碑林。如今僅 下唐玄宗的“禦制華山銘殘字碑“。此碑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神說故事。

傳說唐玄宗東行祭嶽,剛進入華陰地界,看見有隊人馬前來相迎。玄宗問左右是否看見,左右皆搖頭不知。唯有一位叫阿馬婆的老 奏明玄宗說:“那是嶽神來迎聖上,岳神黑紅色的頭髮,穿著 色的衣裳,正在路旁迎候“。玄宗來至廟內,看見嶽神 弓的囊鞭放在殿庭東南的大柏樹下,又召 民婆問柏樹下是什麼,阿馬婆回答的和玄宗看見的一樣,玄宗更加相信確實是嶽神顯靈歡迎自已了。所以他根據先帝祭祀五嶽的順序,封西嶽神為金天王,並勒石以志其事,就有了這通石碑。

今殘碑東西寬3、1米,南北寬1、6米,高2、1米,碑四周為線雕的神獸圖案,碑身“駕如陽孕“四字是文”仙駕如聞“陰陽孕育“句的殘存。碑座由兩塊巨石構成,中間用生鐵鑄成的線板相連。碑座四周為身高1、6米的金甲力士浮雕。玄宗親自撰寫碑文。〈〈唐書、呂向傳》載:華岳碑,玄宗 年邁收制碑,碑高五十餘尺,闊礦餘,厚四尺五寸。其繪製扈從太子王公以下名,製作壯麗,鐫琢精巧,天下碑莫比也。”世人稱之為天下第一碑,可惜黃巢起義軍自潼關進兵長安,經華陰焚西 嶽廟,碑隨之毀壞。

第三個空間即欞星門到金城門之間的院落。主要建築有欞星門、明代“天威咫尺”石牌樓以及金城門等。

欞星門取靈星之意。靈星原為管天田的神,祭祀它以祈五穀豐登。後來又稱其為文曲星,所以孔廟之門亦以此為名。西嶽廟裡此門形如窗櫺,就改靈為欞。門共七間,主體三間為高大的木結構琉璃互單簷歇山頂樓,半拱部分昂出九條雕刻精緻的龍頭,張牙立目,昂首視天,惟妙惟肖。七條正出,兩條斜出,人稱“九龍口”。其門整個建築規模宏大,結構繁雜,色彩絢麗,從各個方面都顯 出西嶽廟的等級之高。

“天威咫尺”石碑樓為明萬曆年(1573-1620)所建,結構為四柱三開間五樓,是廟裡石牌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牌樓各部分全為 石質,由石樑、石柱、石 枋等組合而成。牌樓共分三層、層層收進。最上為雄獅托寶瓶,屋燧雕以旋花蔓草,四周垂燧為圓雕的行龍,在每個頂的簷角,均雕有仙人團座。牌樓共面最上層簷下,雙龍環抱,上書“敕建”二字。正中上下兩面嵌有“尊嚴峻極”、天威咫尺“石匾各一方,字體蒼勁有力,傳為明奸相嚴嵩手筆。龍門枋正面有”八仙慶壽“圖,背面為”帝后宮廷行樂圖“正反面均有二人手捧託盤,盤中各勱冠、 取加官進祿之意。牌樓立柱的前後面刻有楹聯兩副,一面是對嶽神職權範圍的規定,一面為對嶽神慈恩廣德的讚揚。除此而外,牌樓上還雕有”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 ”、“雙鳳朝陽”、鶴戲圖“、“鯉魚跌龍門”等 扣種 圖案,且運用圓雕 、浮雕、線雕、透雕 等各種技法,幾乎將中國古代傳統中象徵吉祥如意的動植物採用殆盡,其藝術價值之高令人瞠目。

金城門為琉璃互單簷歇山頂木結構築,是西嶽廟現存的第二大建築物。其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高11、76米, 斗拱自成體系,用材碩大,佈局疏朗,且每朵獨立,疊摞而上,整個建築古樸宏麗。金城門北有金水橋,為明代所築。

第四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灝靈殿等。灝靈殿為西嶽廟的正殿,是一座具有六十八大柱、九大樑、十大檁的琉璃互簷歇山頂寵偉建。其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周有回廊環繞,飛簷高聳,斗拱密佈,整個建築座落在用石條砌成的 字形座式月臺上。月臺上前方有踏道五座,中間最寬,路中央有青石精的“二龍戲珠”圖,稱為禦路,也叫主階。禦路兩旁各為“賓階”、“阼階”、“側階”,通過不同踏道 的出入,嚴格的區分謁廟人員的等 級。

典內安置有西嶽之神祭牌及香案。殿?上懸有清同治皇帝御筆“瑞凝仙掌”,光緒皇帝御筆 “金天昭瑞”和慈禧太后御筆“仙掌淩雲”匾額。

第五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禦書房等。禦書房是供放皇帝書的地方。其建 築為琉璃互重簷歇山頂木結構的閣樓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周有回廊。為乾隆四十二年(1773年)所建,內置乾隆禦書“嶽蓮靈澍”橫臥碑。

第六個空間的主要建築有萬壽閣、游嶽坊、望河樓等。

萬壽閣在廟的最後方, 是廟的制高點,為明神宗萬曆年間所建。閣分三層,緣梯登樓頂可遙望黃河,故又稱望河樓。閣左右兩側,原各有藏經樓一幢,遺憾的是,樓閣幾經劫難,已不復存在。

游岳坊在萬壽閣後,琉璃互單簷歇山頂建築,面寬三間,進深 三間,系乾隆四十年華陰縣令陸維垣所建,原有明太祖朱元璋“夢游西嶽文碑”一通,現已失。

除以上主要建築外,西嶽廟還有“青牛樹”、“放生池”、“漢石人”、“古碑樓”及頗有文物價值的古柏、碑石多處。一九八六年六月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