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

城牆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採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一後,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築城。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城牆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牆之外,頂與城牆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臺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牆上共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

古代武器落後,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裡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禦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視窗,供射箭用。正樓在最裡,是城的正門。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牆連接,叫甕城,是屯兵的地方。甕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臺階,便於戰馬上下。全城還建有馬道11處。城牆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角臺上修有較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裡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