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甯歷史名人

濟寧人傑地靈,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湧現出過許許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軍事家,出現了無數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他們為濟寧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黃帝
  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的一位首領,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據《史記》記載,黃帝就出生在曲阜古城東北3千米處的壽丘。有關黃帝的傳說很多,他也和古史傳說時期的其它人物一樣被後人染上了許多神話色彩。黃帝在位的時候,正處於我國歷史上的部落聯盟互相侵伐征戰的“英雄時代”,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和神奇的智慧先後戰敗了炎帝、蚩尤和刑天,恢復了大一統的和平時代。天下太平後,黃帝和他的屬下搞了許多發明創造。如黃帝的妻子嫘祖教人民學會了養蠶、巢絲和織帛的方法;大臣倉頡創造了文字;大臣隸首發明瞭數位和算術,並製造了各種度量衡,用來稱量各種東西,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尺鬥秤。相傳《黃帝內經》就是記錄黃帝和醫師歧伯討論醫理的一部古代醫書。黃帝還叫臣子們制訂了天干地支,用來推算時間,標誌年月。除此之外,一凡衣服冠蓋,宮室舟車,矢馬鏡鼓,日用器皿,幾乎都是在黃帝時期發明的。由於黃帝的文治武功對中國文化與統一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今天華夏各族把黃帝尊稱為人文初祖,把自己視為炎黃子孫。
  2、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陬邑昌平鄉(今曲阜市東南尼山鄉尼山附近)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處在一個“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戰亂時代,他家境貧寒,年幼喪父。但他“十五有志而學”,勤奮上進,對禮、樂、射、禦、書、數、“六藝”樣樣精通。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明確的施政目標,他主張以禮治恢復,西周初年的奴隸制盛世,他認為“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儘管他很想一展鴻圖,實現自己的遠大政治目標,雖然他也官居大司寇之位,曾有一時的輝煌,然而他的一些政治主張終歸不能被當權者所採納,仕途始終不順,這是時代使然,社會使然。
  孔子突出的成就是在教育方面,他打破了文化教育被奴隸主貴族壟斷的局面,他首創私人辦學,不論身份高低貴賤,廣收門徒,公開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盡可能讓各階層人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在教學上,他因材施教,因人而講,十分重視學習與思考、學習與複習的辯證關係。他培養了3000多學生,優秀的72人,被後世稱為72賢人。正是由於孔門弟子的發揚廣大,從而使孔子的思想和人格不僅影響了當世,同時又能流傳於後世。而且,這些弟子們又以“人能弘道”的精神,精進不已,繼承和傳播了孔子學說,也使他們自身成為早期儒學乃至整個儒學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孔子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在晚年做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編訂工作,他整理編訂了《詩經》和《尚書》,他還根據魯國的歷史編成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他的主要言行都收錄在由其弟子或再傳弟子編輯的《論語》一書中。
  3、孟子
  孟子(前372-前298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鄒城市東南馬鞍山下鳧村)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早年喪父,家境貧寒,然而,他卻得到了母親良好的教育。相傳,孟子年幼時,由於周圍環境不利於學習,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終於選擇了學校附近,讓孟子安心讀書。“孟母斷機教子”更是千古佳話。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他刻苦學習,十分推崇孔子,他把繼承孔子的事業作為自己最大的志願,同時他又發揚廣大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
  “仁”是儒家思想內核,孟子更重視仁義,更加重視人民的生存權利。孟子認為人民的力量不可輕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提倡減輕賦稅,實行仁政。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長期從事私人講學,並帶著弟子周遊列國。由於孟子對儒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被後世頌揚為“繼往聖”、“開來學”,最終被封成“亞聖”。孟子的言行,主要收錄在其弟子編輯的《孟子》一書中。
  4、王叔和
  王叔和(201-280年),名熙,字叔和,高平(今鄒城市)人。魏晉時期著名的醫學家,脈學創始人。三國曹魏時,王叔和任太醫令,主持朝內醫政,並直接為皇帝治病。他任太醫令後,致力於醫學典籍的整理工作,他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遺稿整理、編次、校訂、補充,去蕪存精,並補入《辯脈》、《平脈》、《傷寒例》三篇內容,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從而使這一名著得以流傳下來。王叔和是脈學創始人,他寫的《脈經》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部脈學專著,該書共10卷 ,10萬多字,吸取了扁鵲、淳于意、張仲景等前人的脈診理論與學說,加上他本人長期的臨床經驗,首次對脈學理論作了較系統、全面的論述,奠定了脈學的基礎。王叔和還撰有《脈訣》、《脈賦》、《張仲景藥方》等書。
  5、孔尚任
  孔尚仁(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孫,著名戲劇家。孔尚任自幼好學,博采遺聞,才華橫溢。曾被康熙重任為國子監博士,先後任戶部主事、戶部廣州司員外郎,參與江淮一帶治水工程,深知官場的黑暗和底層人民百姓的疾苦。他收集了大量南明政權興亡的史料,苦心寫作十餘年,寫就了傑出的歷史劇《桃花扇》。
  《桃花扇》以明末文人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再現了南明政權覆滅的悲劇。由於這部戲曲反映了明末清初社會現實的廣泛性、深刻性,以及它在藝術形象上的巨大感染力量,立即轟動大江南北,劇中對忠於明朝的史可法、左良玉、黃得功大加讚揚,而極大諷刺了叛將劉良左、劉澤清、田雄,更是激起了人們對前朝的懷念。這也激怒了清王朝的當權者,孔尚任因此回鄉隱居,十幾年後,他在貧寒中病逝。

喬羽 韓美林
濟甯歷史名人太多了,而且名頭極響。有春秋時期五大聖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複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孔?及和人類初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