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洞宮山風景區

洞宮山位於東經119`08“北緯27`07”,政和,周甯,屏南,建甌四縣交界處,海拔高度在770-1598米之間,最高峰香爐峰,年平均氣溫為14`C 洞宮山區物產豐富,盛產茶葉,香菇,魔芋,馬鈴薯,生薑,錐栗,天井洋的大雪梨曾進京參展,載譽而歸。洞宮山的紫荊樹不但因其嬌羞怕癢招人喜愛,更因其花色豔麗,花期長達四個月而受世人青睞,近年來隨著科技工作的進展,尤其香菇周年栽培,已引進台資開發,成為閩北食品保鮮出口基地。
洞宮山風光綺麗,風景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且與周甯九龍際瀑布及屏南鴛鴦溪毗連,素有20山洞,26深潭,49個景點之稱,是個未經雕琢,沒有工業污染的自然風景區。主要景點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觀音望南海,九層瀑布,蒼龍飲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橋,人工湖等。洞宮山下的大溪村近年發現了為數眾多的一億三千萬年前侏羅紀的東方緣龍及難源組魚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質的寶貴財富;阪頭村的《六音字典》。楊源村的“四平戲”又是考證福建古文化的重要證據。歷代的名人墨客如朱熹,李綱,趙迪等都曾在洞宮山留下足跡和墨寶,從而為洞宮山增添了異彩。革命戰爭時期,洞宮山一帶又是葉飛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人民與敵人浴血奮鬥的地方,流傳著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因此又是對下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場所。


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面積1.78平方公里,2萬多人,為廈門市轄區。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彙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 然海濱浴場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


清源山

  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閩海蓬萊"意境區內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車曰聃。"他的籍裡是"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道教尊他為教主,奉承《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佔有重要位置,影響十分深遠。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憑幾,垂耳飄髯,指能彈物,目光炯炯,獨具超塵脫俗、仙風道骨神韻。整座石像神態浩然,和藹可親,炳煥生光,充滿魅力,堪稱宋代石雕藝術瑰寶。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群,規模宏大,蔚為半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道觀明代已廢,但老君造像經風曆雨何存至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眾多學者慕名而來參觀考察。現在老君岩已成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遊熱點。法國學者戴安娜·李作為我國文化部外文局專家,隨外籍專家組來泉州考察時,在老君岩題留:"這已是我第二次參觀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樣激動,因為這位老人和大地緊緊地融為一體,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國著名規劃專家任震英題贊老君岩造像為:"老子天下第一"。


武夷山

  武夷山遊覽勝地,一般是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的小武夷山,它方圓百餘裡,自成一處勝地,向稱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風景區以丹霞地貌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勝。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兩岸的36作山峰。碧山丹水,一曲一個景,曲曲景相異。
  遊武夷山即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觀光,又可徒步登山探勝,二者也可在溪流中相互結合。在登山探勝中也可去天心岩一帶探奇。放筏九曲,是遊武夷山最獨特之處,它起於星村,止于崇陽溪入口處的武夷宮,全長7。5公里。

一曲
  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暢達豁然,附近有大王山、幔亭峰、獅子峰和觀音岩。大王峰雄據溪北,雄偉壯觀,為武夷36峰之首。山峰頂大腰小,四周懸崖如削,唯有從峰南的一條裂縫中攀援木梯才能到達。登頂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儼然“王者之尊”,難怪古人雲“不登大王峰,有負武夷遊”。

二曲
  是一段幽深險峭的峽谷,武夷36峰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側,與大王峰隔溪相對。玉女峰南邊有武夷勝景“一線天”,他在靈岩伏義洞深處。

三曲
  南岸的小藏峰有聞名於世的“架壑船棺”。據考證,船棺大約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銅時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種葬俗。架於千仞絕壁上,至今仍未知是如何架上的。

四曲
  勝景是隔溪對峙的兩座巍巍巨岩,東為大藏峰,西為西釣台。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絕。西釣台臨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邊垂釣。

五曲
  是九曲中最開闊的地方,這裡有林木郁蔥的平林洲,洲上有隱屏峰、接筍峰、玉華峰等名峰。隱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陽書院,是南宋朱熹講學之處。玉華峰和隱屏峰對峙而立,風姿獨秀。在隱屏峰之西有斷續三截的接筍峰,峰下有“鐵象石”,這裡是進入茶洞、攀登接筍峰的門戶,在峰頂可看到日天遊峰瀑布。在五曲和六曲間有“雲窩”,每當黃昏,雲霧漂泊。

六曲
  是九曲中最短的一段,但景色又為最勝,被稱為“武夷山第一勝地”的天遊峰即在此。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聳立,峰頂常有雲霧彌漫,登峰頂,猶如天遊,故名。在峰頂,縱目四望,溪、山全勢一覽無餘,也是觀雲海、看日出的好地方。六曲北岸蒼屏峰下有水流迅急的“松鼠澗”。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桃源洞。

七曲
  其北岸有武夷山風景區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八曲
  水天空闊,碧水中怪石林立,有上水獅石、下水龜石等石景。

九曲
  盡頭是星村,放眼平望,豁然開朗。

  游武夷山除去九曲溪之外,還可去山北的天心岩景區一遊。天心岩在武夷山東北,山北的著名名勝古跡如流香澗、玉柱峰、鷹嘴岩等都在其周圍。天心岩景區景色絢麗,其中尤以流香澗為最佳。澗間丹崖壁立,青藤垂幔,花木幽香。水簾洞位於天心岩北邊。是武夷山最大的一處岩洞,洞內寬敞明亮,可容千人,有“山中最勝”之稱。天心岩是武夷山茶主產區,馳名中外的“大紅袍”就產於此,有武夷山無不到此一遊。


雁蕩山

  雁蕩是一座大山——一座大美之山!眾多詭形殊狀的峰嶂洞瀑,錯落分佈於45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大美難狀,大景難繪。“欲寫龍湫難著筆,不遊雁蕩是虛生”,是詩人的感喟;“茲山不可記也……”則是散文家的斷言。自古至今,雁蕩山已被無數文人的筆尖一再切割,一再摹寫,一再雕繪。
  據說最早叩問雁蕩之門的著名文人是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但他顯然在雲遮霧罩、亂石荊蔓擋道的“門”前躡足而止,未能一窺此山的堂奧。這樣,使雁蕩名彰於外的使命便落到了唐代的三位僧人頭上:一位是因“花村鳥山”之偈率三百弟子飛錫龍湫而被後人奉為開山祖師的西域高僧諾巨那,一位是畫《山川兩戒圖》留下“南戒盡於雁蕩”之語的一行和尚,最後一位是寫出膾炙人口的名句“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晚唐詩僧貫休。
  “始于唐,盛于宋”,雁蕩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嶽”中分得一席之地。沒有金碧輝煌的塗飾,村野之山的雁蕩倒因此多了份瀟灑風神。
  “雁蕩自奇,不附五嶽;龍湫所注,別為一川”,在前輩文人所有關於雁蕩山的文字中,此聯最足令人神旺。雁蕩,自有它不同於別的名山的獨特品性在焉!
  但一涉及何謂雁蕩的山水精神和美學風格,卻叉令人頗費躊躇。雄奇而不失蘊藉,散淡而不顯枯寂,幽深外複有暢曠,險峻處也帶秀麗……雁蕩山太大了,大到足以包容一切。沈括雲:“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奇秀”二字,也只能說是差可當之。

(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閩浙贛三省邊界的武夷山脈北段的武夷山市南部境內,總面積70平方公里,向有"奇秀甲東南"之稱。

  主要景點有"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36峰和99座千姿百態的山岩。有武夷宮、一線天、九曲溪、桃源、雲窩、水簾、天心等七個景區。有儒家的書院,堂、齋、屋62處,道家的院、觀、壇、殿71處,佛教的庵、堂、寺、廟43座,隱者的寮、屋、軒、廬60幢,高士、山家的台、榭、宇、舍16所。丹岩摩崖上留有不少歷代名人的石刻,還有距今3800多年歷史的船棺和虹橋板。景區內還有許多珍貴的古樹名木等。

  (二)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廈門市南部,範圍包括萬石山地、鼓浪嶼和廈門海灣部分海域。主要景點有:三灣江海、萬笏朝天、鼓浪洞天、古?新輝、虎溪夜月、金榜釣磯、洪濟觀日、上裡探幽、曾厝度假、黃厝觀景等10大景區。

  鼓浪嶼傍依鷺江,與萬石山景區相連,素有"海上花園"美稱。全島綠化覆蓋率37%以上,綠樹、紅花、碧草遍佈全島。島上現存有13個國家風格各異的建築物,故有"世界建築博物館"之稱。

  萬石山景區,西、北為市區,東、南為景區海域,峰巔巨石遍佈,岩奇石怪,千姿百態,獨具花崗岩山地景觀特色。景區以廈門市園林植物園、虎溪鴻山、南普陀寺、胡裡山炮台4部分為主組成。

  (三)清源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泉州市北郊3公里處,包括清源山、靈山聖墓、九日山三個景區,總面積62平方公里。景區文物薈萃,風景秀麗,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稱。主要景點有:老君岩,高5.63米,寬8.1米,厚6.85米,為我國宋代石刻藝術代表作之一,屬國內罕見的大型道教石像;有宋代石雕釋迦牟尼坐像及千手千眼觀音坐像的千瑞寺;有米芾手跡的"第一山"石碑;有弘一法師舍利塔的千手岩;有附于峭壁的藥師、釋迦、彌陀三世石像及巨幅"壽"字摩崖石刻的碧霄岩、瑞像岩;有泉從石竅流出,稱為"第一洞天"的清源洞等。

  (四)太姥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福鼎市東南45公里,三面臨海,有"海上仙都"之稱。景區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山上有三十六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二嶺、一穀,包容了山嶽峰崖,溪潭瀑布,海洋列島,山頂泉湖,海濱沙灘,古寺,城堡,摩崖石刻,佘族風情等風景名勝資源。風景分為六個遊覽區,即山嶽遊覽區、城堡遊覽區、佘族遊覽區、列島遊覽區、海濱遊覽區等。

  (五)鼓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福州東郊,閩江北岸,離市區17公里。在眾多的峰巒岩洞中,尤以白雲峰、獅子峰、喝水岩、八仙岩、白雲洞、靈源洞、達摩洞等為勝;還有溪洞峽谷,如鱔溪、磨溪、鼓山溪等,典型的峽谷如被稱為"谷中之穀"的喝水岩、錄源洞。植物種類1000多種,有上百年以至千年以上的柳杉、馬尾松、香樟、楓香、蘇鐵、丹桂、油杉等,有稀有珍貴植物刺桫欏、香杜鵑以及寄生石斛、冬鳳蘭等。

  (六)桃源洞──鱗隱石林風景名勝區

  位於永安市城北至西北部。由桃源洞、鱗隱石林兩個相對獨立的風景區組成。

  桃源洞山水秀麗,有"小武夷"之稱,面積37平方公里。古時有桃林0.067公頃,山澗流泉,桃花夾岸,飄流映紅,因而得名。有丈岩31處,修竹灣11處,拼櫚山31處等4大景區、73勝景。尤其是一線天,長120米,懸崖斷裂,一隙通明,窄處僅容一人側身而過,被稱為"福建三絕"之一。

  鱗隱石林奇石林立,為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包括洪雲山石林、翠雲洞、壽春岩、十八洞、石洞寒泉6個風景片。千姿百態的溶洞,有石柱196柱,高度超過20米的有79柱,最高的達36米。

  (七)冠豸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連城縣東郊1.5公里,面積23平方公里。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外直中虛,層巒迭峰,望之若萬蕊菡苕,搖曳於青標翠蓋間,故稱蓮花峰。又因象一頂獬豸冠,又稱冠豸山。素有"三江上游第一觀"之稱。主要勝景有:靈芝峰、五老峰、攀星岩、五姐妹石等20多個景點。北塹雄關峰林密集,一柱石筍高50多米,周長40多米,拔地而起,如紅燭高燒,稱為"照天燭"。山后石門湖海拔427 米為人工與天然合成,水面約800畝,湖中群山倒影,水光粼粼。與山、湖相連的旗石寨,最高點為百丈岩。景內無山不石,無石不拔。還有被稱為摩天嶺的竹安寨,山景以雄、奇、險、絕著稱。

  (八)鴛鴦溪風景名勝區



?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