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壽陽八景 古城牆 大成殿 八公山森林公園與珍珠泉 淮南王廟 報恩寺 神州第一塘—安豐塘

壽陽八景 古城牆 大成殿 八公山森林公園與珍珠泉 淮南王廟 報恩寺 神州第一塘—安豐塘
戰國古都,西漢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末期,楚考烈王遷都於此。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縣內文物古跡星羅棋佈,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是楚文化的積澱地,豆腐的發祥地,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壽縣文化底蘊豐富,人才薈萃,楚國名相孫叔敖、清末狀元孫家鼐、愛國名將方振武及其孫女陳方安生(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均祖籍於此,當今壽縣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達500余人。

  西漢時,淮南王劉安又在此立都。悠久的歷史給壽縣留下了許多勝跡。被譽為“天下第一塘”的安豐塘、宋代古城牆、淮南王劉安墓、珍珠泉、報恩寺、奎光閣……星羅棋佈的古跡使壽縣城成為訪古攬勝的理想之地。

  劉安墓位於八公山下。劉安是西漢思想家、文學家,傳說是豆腐的發明者。壽縣宋代古城牆高十米,厚四米,周長七千多米,位置險要,氣勢雄偉,歷經千年仍保存完好。壽縣自然資源豐富,屬亞熱帶、溫暖半濕潤氣候,境內河渠湖泊及庫塘溝堰縱橫交錯,物產豐富。傳統名品八公山豆腐、八公山酥梨、大救駕、銀魚、瓦蝦、淮王魚等享譽海內外,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石灰石、鉀長石、大理石、礦泉水等。
壽縣古城牆 八公山 等
壽縣位於六安市北部。轄32個鄉鎮,632個村,面積2986平方公里,人口 127.68萬。 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壽縣是楚文化的故鄉、豆腐的發源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早在2000多年前,這裡就成了一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春秋戰國時期,地稱州來、壽春,先後為蔡、楚兩國的建都之所。秦漢時曾為九江郡治、淮南國國都。西晉為揚州州治,東晉改稱壽陽。隋唐為壽州。1912年後稱壽縣。這裡,歷代名人輩出,文化底蘊豐厚。孕育了孫叔敖、孫家鼐、柏文蔚、方振武等一批傑出人物,誕生了“牢籠天地”的宏文巨著《淮南子》。正陽關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鎮,素有“七十二水歸正陽”之稱。縣城裡的孔廟、報恩寺、四頂山帝母宮,分別是儒教、佛教和道教聖地。



目前尚存古城牆、黌學、奎光閣、留犢祠、狀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築群19處,楚王、淮南王等古墓葬85座,壽春城、安豐城、齊王城等古城遺址10餘處,鬥雞台、青蓮寺等古遺址29處。其中,古城牆、安豐塘、壽春城遺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重建和修復了賓陽門、靖淮門、通淝門,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景點,被省政府列為重點發展的旅遊城市之一。壽縣有“地下博物館”之稱。新建的壽春楚文化博物館館藏量相當於全省其他縣級藏量的總和,屬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三級以上文物達6000餘件,其中不乏楚大鼎、鄂君啟金節、郢爰、越王劍、金棺、銀棺等稀世之珍品,郭沫若、商承祚等專家對這裡的文物都有專釋、專著。 城牆為全國七大古城牆中唯一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牆、磚壁石基、周長7147米。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四門原都有護門甕城。城牆古樸雄偉、氣勢磅?,如蒼龍環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報恩寺座落在城內東北隅,舊名崇教禪院、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名。據《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 1470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建築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盡頭,你可看到掛著“壽縣博物館”牌子的大門,這就是報恩寺了。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舍利磚塔,後倒塌六級,殘存的三級因危及遊人安全, 於1977年拆除。清基時發現了塔下的地宮,地宮有彩繪壁畫及金、銀棺等珍貴文物。再穿過二佛殿,便來到第二進深院,兩棵千年銀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廊房掩映在綠蔭之中。




  飛角流丹的大雄寶殿,是報恩寺的主建築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顯威嚴莊重。殿面五間,進深三間,殿門前有長廊, 立石質方形廊柱,柱面有花烏浮雕,門東一柱礎上有“石羊抵頭,畫面,生動逼真,此為“壽州內八景”之一景。大殿內東、西、 北三面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泥塑十八羅漢和唐、宋、明、清四代 的木雕、銅鑄造像等幾十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進入殿門,正中擺放著半人高的銅香爐,你別小看它,州人都知道這叫“城裡城此亦為內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門兩旁牆上嵌著大書法家趙盂 傾所書的“南無釋迎牟尼佛”七個大字和清書法家梁嫩為此七字 作跋的兩方石刻。大殿東側是僧祖堂及滌塵精舍,兩側是禪堂、維那寮。




  穿過大殿,即來到第三進院,毗廬閣居高臨下,前穆典雅。穿 過西側園門,即來到新建的“碑園”。在這裡可以盡情欣賞歷代名人碑刻,一飽眼福。




  今日報恩寺,是博物館所在地。幾經修茸,面目一新。大批 珍貴文物陳列展出,更給古?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安豐塘位於壽縣縣城南30公里處,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豐塘、漳河渠、都江堰、鄭國渠)之一被譽為“神州第一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塘堤周長25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蓄水量1億立方。放水涵閘19座,灌溉面積93萬畝。安豐塘古名芍陂,為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他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的富民強國政策是分不開的。


安豐塘是我國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選址科學,工程佈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對後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千百年來,安豐塘在灌溉、航運、屯田濟軍等方面起過重大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投入資金對安豐塘進行維修,充分發揮古塘效益,灌區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壽縣也被列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一些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後到此參觀,對安豐塘水利工程歷史之久長,設計建造之科學而且至今仍發揮著巨大效益評價極高。




  安豐塘環境清新而幽雅。良田萬傾、水渠如網;環塘一周;綠柳如帶;煙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慶豐亭點綴在平波之上,與花開四季的塘中島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逢萊仙閣圖。




  安豐塘北堤外側的孫公祠,是古人為紀念創建芍陂的楚相孫叔敖而建。祠內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豐塘水利史的珍貴資料,其中許多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和鑒賞價值。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