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什麼稱“香”?

香港為什麼稱“香”呢?歷來有著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從前有一個女海盜,名叫“香姑”。這座小島是她的根據地,後來就稱它為“香港”。另一種說法是,以前在現在稱為“香港仔”的附近,曾經有一道大瀑布,水質甘甜,航海的船隻總在這裡取用淡水,因而人們稱這地方為“香港”。

其實很久以前,在石排灣附近就有一個小村莊,它本來就叫“香港村”,現在人們還把這地方稱作“小香港”或“香港圍”。現在的香港島和九龍等地,過去都隸屬於中國廣東省的東莞縣。後來從東莞縣又分出新安縣(後改稱寶安縣.即今深圳市),香港島等地便屬寶安縣。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朝政府才先後被迫割讓或租借給英國。

當初,廣東省東莞縣盛產一種香料,由一種名叫古蜜香樹的液汁凝結而成,有的像松香,有的像檀香木,可作為許多香料製品的原料,有的把它放在博山爐中,下面用盤盛熱湯蒸,香氣便會緩緩地散發出來。

這種產於東莞的香,叫“莞香”,當時大都集中到五排灣的這個小港,用船運至省城,再遠銷到蘇杭和京師,這個小港就被稱作“香港”,這裡的村子也就叫“香港村”。

這種香的上等品,價格很昂貴,幾乎和黃金等值。最名貴的叫“東莞女兒香”,是當地婦女在沙土山田中把古蜜香樹的樹根鑿出來,揀最好的樹根貯集起來作為私蓄,然後賣給外來香販的。

據說到清朝,因皇宮中需要大量這樣的香,而這種香的產量又極有限,朝廷曾派出“來香專吏”去東莞索要,還使用嚴刑逼迫。香農無法忍受,便把香樹毀了,攜家帶子逃亡。從此“莞香”就衰落了,成為歷史的陳跡。但“香港”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