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一下天下第一泉

泉水是大自然的產物,但與飲茶文化相結合,便帶上文化色彩了。中國的飲茶文化與「茶聖」陸羽關係密切,他周遊各地,細心品嘗天下名泉,並根據其品位的高低排成名次,據說由他排列名次的泉水有二十處。陸羽定江西廬山的穀簾泉為「天下第一泉」。
繼陸羽以後,還有許多將天下泉水排列名次的人,他們各有一定的客觀標準,所以如今稱為「天下第一泉」的,有四處之多。
被陸羽列為「天下第一泉」的穀簾泉,在江西廬山大漢陽峰南面的康王穀中,人們認為穀簾泉的泉水具有八大優點,即清、冷、香、柔、甘、淨、不噎人、可預防疾病。王禹PA在《穀簾泉序》中說,穀簾泉水送來已有一個多月了,但至今水味不變;取水煮茶,其蒸氣如浮雲蔽雪,與井泉水完全不同。
中泠泉位於江蘇鎮江金山以西的石彈山下,池畔石欄上有清人王仁堪題寫的「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此泉曾被陸羽排為天下第七泉,後來劉伯芻根據此泉特有的優點,定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又名中濡泉,泉水清澈,水味甘醇清冽,沸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出。
唐宋時,中泠泉還在長江中,汲取泉水須在每日子、午兩個時辰,將帶蓋的銅瓶用繩垂下泉中,迅速拉開蓋子,才能汲到中泠泉水。
宋人陸遊有詩句提及汲取泉水之難:「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後來因長江主幹北移,令金山與南岸相連,中泠泉才移至陸地上。
北京玉泉位於頤和園以西的玉泉山,因此地隨地皆泉,故名為玉泉山。玉泉泉水水清而碧,澄潔似玉,自石雕的龍口中噴出,白如雪花,曾名為「噴玉泉」。
而「玉泉垂虹」曾是「燕京八景」之一,清代康熙皇帝在玉泉山修建靜明園,影響到玉泉山的地理環境,導致宛若彩虹倒垂的泉水變成了「噴薄如珠」,所以乾隆皇帝將它改名為「玉泉趵突」。玉泉水質優良,用此泉水沏茶,色、香、味俱佳。
乾隆皇帝取全國名泉之水,用特製的銀鬥進行鑒定,結果玉泉泉水最輕,含雜質最少,水質最好,便命名為「天下第一泉」。還寫了《禦制天下第一泉記》,刻碑立石,其中有「水之德在養人,其味貴甘,其質貴輕。朕曆品名泉,實為天下第一。」
清代皇宮飲水都是從玉泉取來,運水車每天清早就從西直門運水入城,車上插著龍旗,故北京西直門有「水門」之稱。
趵突泉在山東濟南,明代在泉側建有觀瀾亭,並豎有石碑,刻有「觀瀾」和「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裡之遙。唐代時就已聞名天下。第一泉原與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遂隨金山登陸。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後曾一度迷失,後來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補道薛書常等人發現,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為池,並由常鎮通海道觀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寫記立碑,建亭覆亡。光緒年間鎮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欄,池旁築庭榭。並拓地四十畝,開塘種植荷菱,又築土堤,種柳萬株,抵擋江流衝擊,柳荷相映,十分秀麗。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遒勁大字,為王仁堪所書。池旁蓋樓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雙層立柱,直徑七米,十分寬敞,取名“鑒亭”,是以水為鏡,以泉為鑒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十分風涼幽雅。池北建有兩層樓房一座,樓上樓下為茶室,環境幽靜,林蔭覆護,風景清雅,是遊客品茗的最佳之處。樓下層前壁左側,嵌有沈秉成所書“中泠泉”三字石刻,右側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書常“中泠泉辯”石刻。
  唐朝以來,中泠泉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後唐名士劉伯芻分全國水為七等,揚子江的中泠泉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不溢”之說:貯泉水于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沉底。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