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什麼時候建的?

北京故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06),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從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故宮,結束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統治,故宮一直是中國統治階級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後經歷了24位皇帝。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至18年(1406-1420年),後經多次重建與改建,但仍保持原有規模。它占地72公頃,由大小數十個院落組成,共有房屋9000余間,周圍設10米高的宮牆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宮牆四隅有角樓,南面正中為午門。故宮主要建築分外朝和內廷兩大部人。外朝乙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主體,建在三層漢白玉石台基上,是皇帝行使權力和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甯宮為主體,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其兩側東、西六宮為妃嬪的住所。

  故宮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宮建築群。整個建築按中軸線對稱佈局,主體突出,層次分明,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宮內珍藏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品,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故宮博物院。

  故宮外朝是故宮最主要的建築群。從右至左分別乙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核心,文華、武英二殿為兩翼,這裡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主要場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