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縣城為什麼稱為梅城?

梅城(潛山縣城區)、座落在皖潛二水的沖積平原上,歷代為州、郡、府、縣治所達800年。它北枕古嶽天柱、南通天塹長江,蓋大別之?區、扼吳楚之咽喉,自古為用兵者必爭之地。《通典》載:縣城城池系春秋時期楚靈王所建,周七裡又二十又一步,高二丈、四門。距今2000餘年。《三國志》載:呂蒙破皖,曾“騰踴升城”。南宋時黃幹在此“城安慶”。紹定五年,趙希袞在此監造城閘,明史可法薦柯知縣建城。清代又多次繕建,至建國初門樓城牆輪廓依存。

城內勝跡頗多,文物豐富,歷史上有1寨、2井、3塔、5廟、6寺、24座碑坊,42座祠堂、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時秉燭夜讀的“舒台夜月”,為潛陽十景之一“湖山煙樹蔥蘢、萬景樓臺在目”,為一大批文人墨客所陶醉,然世道滄桑,遺址雖多,勝跡難存,抗日戰爭後,僅留近20處。”

梅城(潛山縣城)自古即為皖西南經貿中心、商賈雲集、街道眾多,北國的皮毛、人參、南國的海鮮食鹽、細布源源不斷輸入,而潛山山區的茶葉、苧麻、陶器、酒器、竹席及中草藥等經此輸出,逐漸形成頗具山口經營特色的街區。如四牌樓、三牌樓、四廂、十巷,巷道為條石、卵石路面,兩邊多為民居,市井文化氛圍十分濃厚。抗日戰爭遭敵機多次轟炸,人口漸稀,部分巷道被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人民政府大力搶救,保護修復了一些古跡、使古皖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改革開發以來,經過規劃建設,城區由解放前不足2平方千米擴大到8平方千米,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梅城作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文化名城、皖西南旅遊中心城市,勢將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風景旅遊城市。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