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紅旗渠?

太行山如一條青色的巨龍,由燕山南延至黃河,形成我國地形上第三級臺階,浩浩千里護衛著華北大地,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太行山進入河南省林州市之內,綿延百里,號稱林慮山。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築在林慮山的峭壁上,達到了“雄者愈雄,險者愈險”的審美高度,給人以深深的震撼。
紅旗渠是六十年代我國國民經濟十分困難情況下,林州人民艱苦創業,奮戰十年修成的總長1500公里。總幹渠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工程之艱巨,工程美學價值之高,響譽海內外。遊人沿渠漫步,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林州市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   為了改變因缺水造成的窮困,林縣人民從1960年2月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竣工於1969年7月。

  在嚴重自然災害時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糧,1.5公斤蔬菜,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總幹渠長70.6公里,幹渠、分幹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們形容該工程是“劈開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是林縣人民的驕傲。


  從紅旗渠開始施工至今已經四十多年了。有人在紅旗渠景區見到一位1955年出生的中年婦女,問她是否記得修紅旗渠的情況,她說:“只記得民工住在家裡,吹號上工和躲炮。我爺爺和爸爸都修過紅旗渠。”她現在和女兒一起在青年洞景區開了一家商店經營食品。在人們的記憶裡,修紅旗渠好像已成為久遠的歷史。

  現在紅旗渠已成為人們參觀遊覽的地方,人們到這裡來,不僅是要看那條渠。紅旗渠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精,那個年代的許多事情人們可能都忘記了,但是看到了紅旗渠就會使人們重新回憶起那個時代,回憶起那個時代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鼓舞人們的鬥志。
 除險隊長任羊成帶領民工們在懸崖峭壁上排除險石。常年吊在懸崖上排除險石,因此他的背上被保險繩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自己幾次從半崖上摔下來,掉到荊窩裡,渾身紮滿了棗刺,一次房東大娘從他背上挑出了70多根棗刺,石頭落下砸掉了三顆牙,也不下火線。當地人都說:排險隊長任羊成,閻王殿裡報了名。
旅遊路線:乘火車在安陽站下車,乘汽車到林州市(林縣現改為林州市),再轉車到紅旗渠。

  林州市現已建成多個旅遊景點,紅旗渠旅遊區包括分水苑、青年洞和絡絲潭三個景區,去紅旗渠旅遊可在河南安陽下火車,乘中巴車五十多公里到林州市(車票7元),從林州市到紅旗渠風景區的青年洞有四十多公里,中巴車票5元。青年洞景區門票25元。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林州市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   為了改變因缺水造成的窮困,林縣人民從1960年2月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竣工於1969年7月。

  在嚴重自然災害時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糧,1.5公斤蔬菜,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總幹渠長70.6公里,幹渠、分幹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們形容該工程是“劈開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是林縣人民的驕傲。


  從紅旗渠開始施工至今已經四十多年了。有人在紅旗渠景區見到一位1955年出生的中年婦女,問她是否記得修紅旗渠的情況,她說:“只記得民工住在家裡,吹號上工和躲炮。我爺爺和爸爸都修過紅旗渠。”她現在和女兒一起在青年洞景區開了一家商店經營食品。在人們的記憶裡,修紅旗渠好像已成為久遠的歷史。

  現在紅旗渠已成為人們參觀遊覽的地方,人們到這裡來,不僅是要看那條渠。紅旗渠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精,那個年代的許多事情人們可能都忘記了,但是看到了紅旗渠就會使人們重新回憶起那個時代,回憶起那個時代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鼓舞人們的鬥志。
人工天河——紅旗渠,是六、七十年代林州(原林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創造的一大奇跡。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幹渠牆高4.3米,寬8米,長70.6公里,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嶺分為3條幹渠,南北縱橫,貫穿于林州腹地。一幹渠長39.7公里,二幹渠長47.6公里,三幹渠長10.9公里。紅旗渠灌區共有幹渠、分幹渠10條,長304.1公里;支渠51條,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長697.3公里,合計總長1525.6公里,加農渠總長度達4013.6公里。沿渠共建有“長藤結瓜”式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計興利庫容6000餘立方米。利用紅旗渠居高臨下的自然落差,興建小型水力發電站45座,已成為“引、蓄、提、灌、排、電、景”相結合的大型灌區。

  紅旗渠工程動工於1960年2月,參加修渠的幹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糧,1.5公斤蔬菜,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經濟、物料自己籌,不會技術幹中學,知難而進,堅持苦幹10個春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硬是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壘築成寬2米、高3米的牆,可以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和哈爾濱連起來。

  紅旗渠的建成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成為我國水利建設上的一面旗幟。七十年代初,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建渠以來,先後有世界五大洲1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300多名友人前來參觀訪問。党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央有關部、委負責同志陪同外國元首也先後到林縣參觀視察,紅旗渠享譽海內外,被國際友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