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的由來

世界博覽會(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簡稱World Expo)又稱國際博覽會及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世博,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世界博覽會是一項具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活動,它既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對當時文明的真實記錄,更是對未來美好前景的展望和憧憬。

博覽會的雛形起源于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集會--集市。當時,集市的主要功能是初級商品的現場交易,人們注重的是為了滿足生產活動和生活需要所進行的物資交換或單一商品買賣。進入十九世紀,集市規模逐漸擴大,入市交易的商品種類和參加的人員越來越多,影響範圍越來越廣,集市期間的人文氣氛越來越濃。大約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人們就把規模較大的定期集市稱作博覽會,並將其單一的商品買賣功能逐步擴展為物資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人們關注的重點也隨之從簡單的商品交換、買賣關係演變為對生產技術的交流、文明進程展示和對理想的企盼。

十九世紀中葉,是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工業革命的完成和殖民主義的擴展,使英國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強國。為了顯示其偉大和自豪,英帝國於1851年在倫敦海德公園內,一改當時盛行的石頭建築風格,動用了整個英國工業界的技術和力量,耗用4500噸鋼材和30萬塊玻璃,建成了一座長1700英尺、高100英尺的“水晶宮”。這是一座新穎而獨特的建築,它向人們展示了綱結構、玻璃裝飾的大空間,預示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維多利亞女王始創了通過外交途徑邀請各國參展的傳統,接受邀請參展的10個國家,集中了1400餘件各類藝術珍品和時尚產品向世人展示,最令觀眾矚目的是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技術產品。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貿人員、社會名流和旅遊觀光人士約630萬人次觀賞。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盛況空前的“集市”取名為Great Exhibition.意為“偉大的博覽會”。自此,人類社會的交流形式完成了從低級階段初級產品的簡單交易到工業時代的技術交流和文明成果展示的重大轉變。因為這一劃時代的創舉,倫敦博覽會被世人確認為首屆世界博覽會。

隨著美國的崛起,新大陸的主人們不甘示弱,為了向全世界展示其風采和輝煌成就,於1853年在美國紐約舉辦了第二屆世界博覽會,參展國家增至23個,展示內容也有較大突破,開闢了倫敦博覽會上沒有的農業部分,展出了農機產品和優良品種;特別是附有安全裝置的電梯首次亮相並進行實地演示,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喝彩。這些最新文明成果的展示,代表著當時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和人類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855年、路易 "波拿巴統治下的法國在巴黎舉辦了第三屆世界博覽會,建造了XY軸構築的網型和拱型會場,首次展示了混凝土、鋁製品和橡膠。而最具新意的是本屆博覽會開創了藝術展覽的先河,展出了名家名畫;第一次邀請外國首腦參觀博覽會,形成了後來歷屆博覽會的沿襲傳統。

到1900年4月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冠名為“世紀總結”的萬國博覽會(這是巴黎第三次舉辦博覽會),十九世紀內全世界共舉辦過8屆博覽會。

進入二十世紀,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仍然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由於世界博覽會舉辦得過於頻繁,耗費大量資財,給參展國家的財政造成很多困難,導致各種矛盾迭起。為了控制博覽會的舉辦頻率和保證博覽會的水準,1928年35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在法國巴黎締約,對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方法做出若干規定,如:舉辦世界博覽會要有主題,展示時間規定不超過6個月,由法國政府代表發起成立一個協調管理世界博覽會的國際組織,並負責起草制訂《國際展覽公約》等。在這次會議上,有31個國家的政府代表簽署了公約,並成為國際展覽局的首批成員國。

作為近代產業社會最大規模的國際活動,世界博覽會寫下了她光輝的歷史。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的第一屆博覽會開始,風雨兼程,歷經百餘年,無論是生活在河海之濱,或是居住在平原高山之中的人們,都受恩于大自然的潤澤,都在同一個天空下創造自己的文明,追求自己的理想,都將各自的文明成果和實現理想的起始點聚焦於世界博覽會。

正象“一切始於世博會”的名語所言,現代社會的組織結構和系統中的很多因素都是從博覽會孕育誕生的。如:將許多商品彙集一處買賣的百貨店,組織觀光遊覽的現代旅遊活動,提供休閒娛樂的各類公園、遊樂園、渡假村、俱樂部等,無不經由世界博覽會獲得啟示、萌生創意。時至今日,世界博覽會不再只是技術和商品的展示會,她以廣闊的胸襟,熔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於一爐,伴以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富有魅力的壯觀景色,設置成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充滿喜慶節日氣氛的空間,成為各種技術交流、學術研討、旅遊觀光、娛樂和消遣的理想場所

你最好到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官方網站上去看看!上面有很多詳細的資料包括由來!

歷屆世博會主題一覽表

年份

國  家

舉辦地

主  題

1933

美  國

芝加哥

一個世紀的進步

1935

比利時

布魯塞爾

通過競爭獲取和平

1937

法  國

巴  黎

代世界的藝術和技術

1939

美  國

三藩市

明日新世界

1958

比利時

布魯塞爾

科學、文明和人性

1962

美  國

西雅圖

太空時代的人類

1964

美  國

紐  約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

1967

加拿大

蒙特利爾

人類與世界

1968

美  國

聖安東尼奧

美洲大陸的文化交流

1970

日  本

大  阪

人類的進步與和諧

1974

美  國

斯波坎

無污染的進步

1975

日  本

沖  繩

海洋 - 充滿希望的未來

1982

美  國

諾克斯維爾

能源 - 世界的原動力

1984

美  國

新奧爾良

河流的世界 - 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  本

築  波

居住與環境 - 人類家居科技

1986

加拿大

溫哥華

交通與運輸

1988

澳大利亞

布里斯班

科技時代的休閒生活

1990

日  本

大  阪

人類與自然

1992

西班牙

塞維利來

發現的時代

1992

義大利

熱那亞

哥倫布 - 船與海

1993

韓  國

大  田

新的起飛之路

1998

葡萄牙

里斯本

海洋 - 未來的財富

1999

中  國

雲  南

人與自然 - 邁向21世紀

2000

德  國

漢諾威

人類 - 自然 - 科技 - 發展

2005

日  本

愛知縣

超越發展:大自然智慧的再發現

2010

中  國

上  海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