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飲食作為一種科學、文化,越來越受人們重視。怎樣吃得更科學、更有益於健康長壽,專家們提出吃也要有新觀念,要吃得“新潮”,這新潮突出的表現在“素”、“粗”、“野”、“雜”這四個字上。
吃素
提倡素食,自古以來,如高濂《飲饌服食譜》中說:“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美国参议院“营养及人类需要精选委员会”的报告表明,肉食品和十大死亡原因中的6种疾病有关。由于肉食品会产生阻塞动脉的胆固醇,因而,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肉、蛋类食品被冷落的现象,而以土豆为主的蔬菜和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等,成为抢手货。植物性食品大大被开发和食用。
吃野
目前,一些营养学家提出的“饮食回归自然”之说,就是提倡人们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野果、野味食用。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栽培的蔬菜有160多种,而野菜有300多种。
营养丰富的野菜,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以及食物纤维,而且许多野菜的营养成份如胡萝卜素、核黄素的含量还大大高于常见蔬菜。“食野”之所以成为世界潮流,关键原因是野食“纯净”。回归自然成为现代人的时尚。
吃粗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现在在一些商店、集贸市场,以往人们花高价购买的好米、精面,反倒不如“粗粮”值钱了。究原因,乃粗粮营养成分多,对人体有益。科学家研究证明:高粱、小米、荞麦、青稞、玉米的营养价值都很高,且有保健强身作用。
吃杂
在营养学上,所谓吃杂,即提倡“营养平衡”、“合理配膳”,而不能想吃什么、好吃什么就随意偏食、挑食。《保生要录》里指出:“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根据中医学理论,五味的偏嗜,会使某脏之气偏盛,而破坏人体的协调统一,导致疾病。能吃的什么都吃,也就是“杂吃”,对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