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園林理水的方法是哪三種?

不論哪一種類型的園林,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無水不活。自然式園林以表現靜態的水景為主,以表現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森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人們或觀賞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觀賞水中治然自得的遊魚,或觀賞水中芙蕖睡蓮,或觀賞水中皎潔的明月……

自然式園林也表現水的動態美,但不是噴泉和規則式的臺階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經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為如此,園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園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種: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