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行李要叫行李?

“行李”一詞現據最早見於《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為:“行李,使人也”;《襄公八年》“有楚命。亦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也認為“行李”當為“使人”,並且認為“今人出行資裝為行李,固失之矣”,可知至遲在宋代“行李”一詞已近現代之含義。程氏引唐李涪語考證《左傳》“使”當為“吏”,後人訛為“李”字。(“一字厘為二字”)。

程氏並認為古字多通用,“行李”即“行理”。“行理”古代职官,掌出使聘问,接待宾客。《左传 “昭公十三年》“郑今会晋于平丘,子产争承曰:‘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日不至。’”杜预注曰:“行理,使人通聘问者。”也就是派使者即为“行理”。王力先生用此说注《烛之武退秦师》之“行李”。《国语 “周语》“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注曰:理,吏也,……行理,小行人也。就此而言,“行李”与“行理”同意。因其为官名,至唐代“官府引导的人”称为“行李”。“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文苑英华 “唐 “张说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诗》)

《白氏长庆集 “六九》中有诗“闻君每来去,w鹷滦欣睢币延小俺鲂惺毙囊伦啊敝狻5剿未绯淌纤裕嗣且丫惴旱赜τ孟执靶欣睢敝狻K臻抖录蠹?”与程德瑞运使》书信之一“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

综上而言,“行李”古义为“使人”、“使者”,最迟到唐代已有现代“出行时携带的行装”之意,至宋代已经广泛地应用。


ok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