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巫山深處生活的村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每当有谁家的小孩面黄肌瘦、体弱多病时,他们的妈妈就会翻山越岭找到那块“仙石”,祈求神石保佑他们的孩子远离病痛,健康成长。据说只要在神石前拜祭后,那家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地成长。
当地人讲,对于这块巨石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年鲁班和徒弟赵巧路经此地,看到这里群石林立,而且排列很不规则,就起名叫拗石湾。他俩在休息时便玩起了堆石头,鲁班取了两块巨石叠放在一起,用手指轻轻一点,上面的石头就会扭动,而赵巧放的石头就不会扭。”这块巨石到底是不是鲁班移来的我们无从考证,但在老百姓的眼里鲁班是仙人,鲁班放的石头自然也被认为有了灵性。
怕痒石的来源
罗来林是重庆师范大学地质系教授。听到有这么一块石头之后,罗教授显得比较兴奋,他最初猜想这可能是一块风动石。风动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奇观,通常由两块石头组成,两石吻合点仅有数寸见方,每当海风从浩瀚的海面吹来的时候,强劲的风流使风动石微微晃动,令人看了岌岌可危,实际上却安然无恙。风停息后,风动石也随之平稳如初。
到了现场之后,罗教授首先查看了怕痒石是由哪一种岩石构成的。罗教授发现,这块石头不是风动石,属于沉积岩中间的碳酸钙岩石,大约形成了有5亿年。从两块石头上的龟裂纹来看,上面这块石头应该是倒了个个。
罗教授接着说,怕痒石上面那块石头原先应该是在附近的崖壁上,由于这种岩石的硬度比较大,风化过后容易形成裂纹,随着时间的流逝,裂纹越来越大,岩石就从崖壁上掉落下来,碰巧掉在了另一块石头的上面,而且在掉落的过程中还翻了过来。
简单力学原理解释怕痒石之谜
梁一平是重庆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在现场仔细观察了两块石头的位置以及它们的受力状况之后,梁教授说,通过目测,这块石头大概有四五吨重,由于石头的摩擦力比较大,要想把它推动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两块石头相吻合处的那个长条形的接触面,就是怕痒石的奥秘之处。怕痒石和下面这块石头的接触面是一个长条形,它的力矩也就是重力和重力所产生的力臂都是固定的。我们要想让怕痒石动起来,所施的力的力矩就要大于石头重力所产生的力矩,我们都知道力矩等于力臂乘以力的大小,当力臂2越大于力臂1时,手指压力也就越小于重力,怕痒石怕痒的这个点的力臂非常长,所以我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石头动起来。角度在90度的时候,效果最好,也能最省劲地挠动这块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