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旅途:別盲目入鄉隨俗

不要盲目“入鄉隨俗”

旅遊者不僅對當地的風光古跡感興趣,而且對當地的小吃、水果更是爭先品嘗。其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飲食習慣是長期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植被而形成的,比如西藏地區,當地人吃犛牛肉,喝酥油茶,很多點心也是用酥油做成的,當地人吃了很有好處,而且也有平衡的食物來應對過多的飽和脂肪,如粗茶等。但是,如果你是從東南方來的遊客,很有可能吃了酥油做的食品就會腸胃不適,搞不好要拉肚子。再比如,北方人到了南方,吃熱帶水果,尤其是小孩子,容易發生過敏。因此,為了慎重起見,旅遊地的一些“俗食”還是以“看熱鬧”為主,儘量少吃“新鮮”。

舒服重於“營養”

出遊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保證進食後不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為此,影響胃排空的食物,包括肥膩食品、動物內臟、粗纖維食物、過甜含奶油的食品,以及易導致脹氣或不耐受的食品(如黃豆、牛奶等),均不宜過多進食。進餐越慢越好,即便平時吃飯較快的人也應有意識地放慢進餐速度,以免導致餐後腹脹。另外,儘量不點肉菜,尤其是快炒的肉菜,因為寄生蟲的威脅太大。涼拌、熟食少點,因為這些菜一般都提前準備,放置時間長,會增加微生物繁殖機會。而吃番茄炒雞蛋、燉菜等會相對安全些。

野味少吃,海產品適量

別以為野菜和野味是“純天然”就安全了,野味身上的寄生蟲和病毒是家養的牲畜身上沒有的,很多野菜身上都帶有或多或少的“毒性”。因此,旅途中“野食”不要隨意去吃。另外,即使是非常可靠的海鮮,也是大寒大涼的食物,尤其在深秋,更不可多吃。一般人吃蟹,一頓不要超過兩隻,如果是體質虛寒者,那就忍痛割愛吧。

出遊推薦的飲食

主食:麵包或發麵餅(不要食用油炸的主食,如炸糕、油餅、油條等)。一個雞蛋(不要吃油煎雞蛋)、一杯優酪乳。

副食:一定量瘦肉、大量的綠葉蔬菜和水果(每日2∼3個水果,可以防止便秘。)

零食:花生、巧克力和牛肉乾等,避免低血糖和饑餓。要少吃話梅類加工食品。

此外,每天要保證3瓶礦泉水(每瓶近600毫升)的飲水量,儘量少飲用各類含糖飲料(如可樂、雪碧等),也不要迷信所謂“鮮榨”果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