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有誰知道?

白族三道茶源遠流長,起源于唐初,之後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後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裡宣導坐禪飲茶,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發展不小。經過宋、元時期到了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日期間專飲“三道茶”。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到極富內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上每道茶之間都伴有3—5個歌舞節目,使參飲者既能品茶,又能賞心悅目。
第一道茶謂之頭道苦茶,此喻人生應當吃苦耐勞方能有所作為。先將優質綠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葉烤黃髮出香味後,沖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後,用火煨片刻,當茶水呈琥珀色時,倒入茶壺。

第二道茶,象徵生活應當先苦後甜才有意義,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後飲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紅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飲時感覺口頰香甜而又略帶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業開拓成功令人回味無窮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白族的“三道茶”,是雲南大理白族招待嘉賓的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極富文化內涵,其象徵意義通常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