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態旅遊?

一般說來,自然旅遊和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旅遊可以被視為生態旅遊。
  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學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去瞭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而且它會使當地社區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定義很嚴謹,不過有點高深莫測。我們來用具體例子說明什麼是生態旅遊。
  一是觀鳥。旅遊者手拿望遠鏡,早出晚歸,僅憑鳥的鳴叫或飛行的姿勢,就能準確鑒定出鳥的種類;二是乘船到波濤洶湧的大海裡尋覓鯨魚,一道噴水柱,或鯨魚龐大的軀體下跌時濺起沖天的水花,令人心曠神怡;三是背起行囊,乘一葉扁舟深入神秘的亞馬遜腹地:藤蔓低垂,猿猱長啼,食人魚在水中唼喋作響;四是自願參加一些研究專案的野外工作,用支付的食宿費來支持研究的進行。這些有利於自然保護,以及使遊客從中接受到環境教育的旅遊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旅遊。


參考資料:
生態旅遊的含義
  一般說來,自然旅遊和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旅遊可以被視為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一詞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生態旅遊特別顧問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其含義不僅是指所有觀覽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強調被觀覽的景物不應受到損失。
  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學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去瞭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而且它會使當地社區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對生態旅遊的定義是———“提供愛護環境的設施和環境教育,使旅遊參加者得以理解、鑒賞自然地域,從而為地域自然及文化的保護,為地域經濟做出貢獻。”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態,已成為國際上近年新興的熱點旅遊項目。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其生態平衡為基礎的生態旅遊,具有觀光、度假、休養、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以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生態景觀為消費客體,使旅遊者置身于自然、真實、完美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淨化心靈。
  生態旅遊產生的背景
  人類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在增強了人類認識和開發地球的能力的同時,也嚴重扭曲了人類與地球之間的正常關係。一方面,人類把地球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質來源,以自私的心態近乎瘋狂地索取地球的各種資源;另一方面,人類的行為遭到了地球的嚴厲報復:空氣、水質、食品、雜訊以及垃圾等各種污染日益嚴重,世界範圍內頻繁發生的各種環境公害、人口的急劇增加、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等,不僅使人類的居住環境日益惡化,而且越來越嚴重地阻礙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表明:人類傳統的社會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並急需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經過反思和探索,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人類在本質上僅僅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之一,人類的生活、生產及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地球的自然環境,而地球的各種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承載力都是有限的;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地球”,也是生活在地球上其它動植物的地球,人類和其它動植物是平等的夥伴和朋友關係,而不是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關係。環境和自然保護的綠色浪潮開始在世界各國興起,人類逐步調整其與地球之間的關係,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末“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誕生,而且在不斷發展並日益深入人心。
  旅遊業一度被認為是“無煙工業”、“朝陽產業”,因而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傳統旅遊業的發展是遵循產業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對旅遊物件採用的是“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使得旅遊活動的範圍和程度超過了自然環境的承載力,破壞了旅遊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降低,阻礙了旅遊業的持續發展。全球綠色浪潮的興起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旅遊業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道路,生態旅遊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它實際上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形式之一。
  在人類面臨生存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已迅速普及全球,特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很多歐洲國家都非常流行。同時,世界各國也都根據各自的國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國外遊客許多都具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知識,而我國由於引入生態旅遊概念較晚,相應服務設施建設不足,因而大多數人尚不瞭解生態旅遊的真正意義,可以說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在中國還遠未實現。
  生態旅遊的提倡,使普通遊客開始關心那些生活在邊遠地區的民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以及他們世代相傳的特殊文化;置身于原始、自然的美麗風光,可使人們體會到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種種美好感受,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所能。
  生態旅遊的特點
  一、保護性。與傳統旅遊業一樣,生態旅遊也會對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比較而言,保護性是它區別于傳統旅遊的最大特點。它要求旅遊者和旅遊業約束自己的行為,以保護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例如在盧旺達原始森林中觀賞野生動物時,傳統旅遊允許旅遊者進入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並隨意地嬉戲野生動物,而生態旅遊則採用對旅遊資源(野生動物)影響最小的活動———用望遠鏡進行遠距離觀察。
  生態旅遊的保護性體現在旅遊業中的各個方面。對於旅遊開發規劃者而言,保護性體現在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旅遊產品開發設計,充分認識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將資源的價值納入成本核算,在科學的開發規劃基礎上謀求持續的投資效益;對於管理者而言,保護性體現在資源環境容量範圍內的旅遊利用,杜絕短期行為,謀求可持續的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對於遊客而言,保護性體現在環境意識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自覺地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對於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而言,保護性體現在對當地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佈局,以謀求長久的最佳綜合效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