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在哪裡?

位於中美洲;
加勒比海地區

一、概述

加勒比海是世界著名的海區,大西洋的一部分。因當地原有居民為加勒比印第安人而得名。它介於南美大陸、中美地峽和大、小安的列斯群島之間。東西最長約2800公里,南北最寬約1400公里,面積275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491米,是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陸間海之一。加勒比海是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大西洋到太平洋航線的必經之地,也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間許多航線的中心,因此具有戰略和航運上的重要意義。

在加勒比海內,有許多島嶼。這些島嶼由1000多個島嶼及無數環礁和暗礁組成。它們分屬三個群島,即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位於加勒比海北側,主要包括古巴島、海地島、牙買加島、波多黎各島,是加勒比海島嶼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安的列斯群島位於加勒比海東面,呈自北向南呈弧形排列,包括維爾京群島、背風島和向風群島。這些島嶼面積都比較小。巴哈馬群島在大安的列斯群島北面,由14個較大島嶼和許多珊瑚島、珊瑚礁構成。

上述島嶼地處北緯10°∼27°之間,屬於熱帶海洋氣候,年均溫在25∼26℃之間,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不大。空氣濕度通常在70%以上,但是有比較穩定的信風和海陸風,因而使人感到不過分悶熱。降水充沛,但其分佈受風向和地形影響很大。一年中各月都有降雨,但是冬天一般比較乾燥,有的群島冬季乾燥而晴朗,對開展旅遊比較有利。在夏末,該地區可能常常受到颶風的襲擊。颶風一般7∼9天經過一次,路徑是由東向西,然後襲擊墨西哥灣並逐漸減弱。靠近南美洲北部海岸的群島一般不受颶風的破壞。

破壞性最嚴重的颶風一般出現在雨季的末期,即9月份,其風速可能超過每小時170公里,同時帶來暴雨。地處颶風路徑上的島嶼常會受到嚴重災害,儘管現在已有較完善的預報系統。由於冬季比較乾燥,因而冬季是加勒比海的旅遊旺季,1∼4月間的旅遊者床位日數占全年床位日數的40%左右;另一個旺季是在7∼8月間,雖然這個時期天氣不太理想,降雨較多。一年中,5∼6月和9∼10月是旅遊淡季。加勒比海地區的旅遊資源以氣候和海岸資源相結合為特點,最有吸引力的是海濱勝地。這些勝地為旅遊者提供了廣泛的與海水有關的活動,如垂釣、潛水,航船和乘船巡遊等。該地區旅遊的另一個明顯特點是,對北美旅遊市場有嚴重的依賴,1988年,到這個地區來的停留性遊客有60%來自美國。

加勒比海島嶼眾多,分佈範圍廣大,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者的數量在地區上具有不平衡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1)各地的自然特點不同,特別是地勢和氣候不同;2)它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差異;3)它們的交通運輸狀況有區別,而這又在較大程度上與它們的政治狀況和自然地理位置有關。因此,上述各種因素的結合狀況不同,使得一些島嶼成為十分重要的旅遊地,有的島嶼旅遊者每年達100多萬人次,而其他一些島嶼的旅遊者每年不到10000人次,差別極大。

(一)各群島的不同自然特點

加勒比海的各個群島,自然特點有較大差別,可分為以下三類。

1.石灰岩島嶼 這類島嶼地勢低平,由珊瑚岩質碎屑和石灰岩沙構成。它們主要分佈在島弧的外側,即加勒比海東南部、北部和東側,包括巴哈馬群島的特克斯和凱科斯兩群島、安圭拉島、巴布達島、安提瓜島、瓜德羅普島的東部、巴巴多斯島、阿魯巴島、庫拉索島和博奈爾島。古巴的部分地區也是非常低平的平原。這些島嶼一般都有極優良的沙灘,只有庫拉索島例外,不過這裡至少已經建成了兩個人工海灘。這些島嶼氣候上也有明顯的優點,即很少下雨,年降水量一般在1200毫米以下,冬天晴朗乾燥。

但是,這樣的氣候條件也帶來其他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所有這些島嶼都缺少淡水,特別是在旅遊旺季遊客大量湧入的時候,問題更加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巴哈馬的首都拿索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和從附近較大島嶼運水的辦法以增加供水。這些低平的島嶼除沙灘外,自然景觀比較單調,普遍生長著有刺灌木和仙人掌等植物,缺乏盎然生氣。去這些島嶼訪問的旅遊者主要集中于海灘地帶,參加各種水上運動。

2.火山島 這些島嶼多山,自然景觀十分壯麗。這些火山有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兩類。1902年,馬提尼克島上的培雷火山爆發,摧毀了聖彼利城,但是許多火山,如多明尼加、蒙特塞拉特、瓜德羅普等島上的火山,仍然有溫泉、火山口和間歇泉。在背風島和向風群島的西側,有一系列火山島,從北部的薩巴島一直延伸到南部的格林伍德島。薩巴島有許多壁立的陡崖,自然景觀雄偉。在尼維斯、聖文森特和蒙特塞拉特三島上,有一些由黑色火山沙組成的海灘,但後者海灘的規模不大。聖馬丁島至少有32處白色沙灘。有些島的向風一側有巨大的風浪,不利於開展海灘旅遊,如在聖文森特島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的石質性東岸就是這樣。另外,這些群島的向風一側降水也較多,過分潮濕,也是不利於旅遊的因素。按照自然地理學原理,位元處盛行風路徑上山體的迎風面容易形成地形雨。這種地形雨在一定高度以下,通常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海拔低處年降雨量為2000毫米,到山坡上可達4500毫米以上。這些地區,一年中下雨時間不長,但是通常多以猛烈的暴雨或陣雨的形式降落。不過在降雨停止後,總是會出現明媚的陽光。在群島的西側,即背風側,一般總相當乾燥,因為它們地處雨影區。大多數的旅遊勝地和居住區都位於這樣的雨影地區。這些島嶼上的植物比低平石灰岩島要繁茂得多。其最潮濕的部分甚至分佈有熱帶叢林。

3.斷塊非火山群島 它們位於加勒比海內側,包括古巴島南部、牙買加島、伊斯帕尼奧拉島、波多黎各島和維爾京群島等。這些島嶼由上升的平坦斷層岩塊形成。在地形上,主要由海拔較高的高原組成,但也有東西延伸的山脈。有的山峰高達海拔3000米。這些島嶼的許多地方,高原被河流深切,形成氣勢雄渾的峽谷和有巨大吸引力的景觀。和上述火山島一樣,其雨量也相當多,但是方位不同,雨量多少也不同。例如,牙買加向風一側降雨量為每年3328毫米(安東尼奧港),而山地背風坡的京斯敦只有870毫米。同樣在波多黎各東端的烏馬考,年降雨量為2121毫米,而在蓬塞僅909毫米。

(二)歷史文化和經濟上的差異

各島嶼在這些方面的差異,與它們過去的殖民歷史和當代的政治發展有關。加勒比海地區原來居住著印第安人,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約有100萬人,分屬於阿拉瓦克、西博尼和加勒比三大部族。1492年,哥倫布首航到達這裡,誤以為是印度附近的島嶼,而這些加勒比海島嶼位於西半球,因此後人將這些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島嶼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578年,巴哈馬群島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7世紀以後,又先後受到荷蘭、法國、丹麥和美國的入侵。許多島嶼由於歐美殖民大國激烈爭奪,幾經易手,因而該地區成為拉丁美洲殖民統治歷史最長、政治歷史最複雜的地區。18世紀末以後,許多國家不斷在政治上獲得獨立。1840年海地第一個獨立。接著多明尼加和古巴獨立。20世紀,又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巴哈馬、格林伍德等10個國家獨立。各個島嶼的語言文化、建築風格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其作為殖民地和其他政治歷史發展的背景。

該地區島國除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外,大多數在經濟上強烈地依賴於旅遊業。這些國家的政府一般都非常重視和希望在旅遊業上有較快的發展。因此它們都千方百計地採取各種措施吸引外國遊客,在旅遊業上的競爭相當激烈。許多島嶼的貨幣與美元有密切關係,但海地和多明尼加等國例外。這兩個國家經濟不發達,貨幣不堅挺,但正由於這一點使它們成為價格最便宜的加勒比海旅遊目的地,因此對美國市場有很強的吸引力。不過這些國家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難以吸引更多的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旅遊者,限制了其旅遊業的發展。1988年,到多明尼加旅遊的遊客達100萬人次以上,其中70%以上來自美國。

另外一些例外是使用英國貨幣的殖民地島嶼。因而對於美國市場來說,其價格比較昂貴,加上語言差異形成的障礙,這些地方來自美國的旅遊者較少。然而到加勒比海地區來訪問的歐洲人,卻很可能要到他們的殖民地去旅遊。

(三)旅遊的空間格局

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的空間格局與交通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交通狀況導致了旅遊活動在加勒比海北半部的集中分佈。北半部的島嶼在地理上較接近於美國市場,而且除了古巴以外,與其他因素結合來看,也是最有吸引力和交通最便捷的地方。航空線路是與島嶼政治聯繫的反映,它們是將旅遊者帶到這個地區來的關鍵因素之一。

巴哈馬在地理上離美國佛羅里達州市場最近,而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是該地區的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但是有些較遠的島嶼與其他旅遊市場也有直接的空中聯繫。波多黎各即有從紐約和美國其他東部海岸飛來的班機,其大多數旅遊者來自這些地區。波多黎各是東加勒比海的航空交通中心,但是聖馬丁島也有直接從美國和歐洲幾個城市飛來的班機,而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與法國間有直航班機,它們有一半以上的旅遊者來自法國。安提瓜和巴巴多斯與英國間有直航班機。

上述交通條件較好的島嶼,是加勒比海南半部的旅遊中心,但是阿魯巴島、庫拉索島和博奈爾與這些群島相距較遠,因而旅遊者相當少。阿魯巴大多數旅遊者來自美國,但是有相當多的委內瑞拉人從南美大陸乘船來這裡訪問。

加勒比海地區搭乘遊船的旅遊活動也比較發達。加勒比海主要的巡航旅遊中心是邁阿密和波多黎各,它們都位於該地區的北部。而加勒比海南部與主要巡遊活動中心相距甚遠,因而這種活動開展甚少。巡航旅遊有三條路線,一是從美國的邁阿密到巴哈馬的1∼4天的短期巡航旅遊,以及從波多黎各到維爾京群島的巡遊。二是從邁阿密到南加勒比海和尤卡坦半島,以及從波多黎各的聖胡安到南部的一個星期的巡遊。三是從佛羅里達到整個加勒比海的兩個星期的巡遊。人們對這種長時間的巡遊興趣正在降低,因而到最南部島嶼的巡遊旅遊者大量減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