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急救的方法有?

 首先,應確定救援者及傷患均無進一步的危險,並盡可能在不移動傷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鎮定自己,迅速檢查傷患,評估並決定急救的優先順序。

  · 如有大量出血,應立刻止血。

  · 若呼吸停止時,應快吹四口氣,施行人工呼吸。

  · 若發生心跳停止的情形,應立即展開心肺複更術。

  · 處理休克,墊高下肢與保 暖。

  · 處理其它傷害(如創傷、骨折、中毒、燒燙傷等)。

  其次,儘快將患者移到避風處,如帳篷或天然的避風處,以防止傷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時,應採取正確的姿勢。

  · 頭及胸部受傷,若為橫傷,可採取仰臥曲膝的姿勢,若為直傷,則應採取仰臥平躺的姿勢。

  · 對於意識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採取複更姿勢。

  · 休克患者,應令其平躺,並墊高下肢20~30公分。

  對於意識不清、疑有內傷、頭部嚴重受損、腹部貫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傷者,不可給予食物或飲料,並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安全方法送醫處理。由於山區送醫較困難,因此在途中應嚴密觀察傷者的變化,隨時安慰、鼓勵傷者,以減輕其恐懼及焦慮。若下山的路途不方便移動傷者,可派兩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無線對講機向外求救。求援時應詳細說明求援的地點(最好有明顯的目標),傷患的狀況,及已做的急救處理,使救援工作能發揮積極的效果。

  失溫/凍傷/雪盲

  失溫

  造成失溫的原因為:海拔愈高,氣候的變化愈大,當缺乏適當的保暖設備,或長期暴露在氣候惡劣的低溫環境下,特別是精疲力竭、衣物濕的情況下時,會產生體溫下降的生理反應。當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失溫的症狀有:感覺含糊不清、肌肉受意志控制、反映遲鈍、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失溫最重要的急救原則是防患者繼續喪失體溫,並逐步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將患者帶離惡劣的低溫環境,移至溫暖的帳篷或山屋內。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以溫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可讓他喝一些熱而甜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躺著。可給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複更術,並儘快送醫。切記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凍傷

  凍傷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循環系統的末端如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因長時間暴露在冰冷或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或者接觸冰雪,因而產皮膚或皮下組織凍結傷害。凍傷的症狀有:患處刺痛並逐漸或發麻、皮膚感覺僵硬,呈現蒼白或有藍色斑點、患處移動困難或遲鈍。初期是皮膚或深部凍傷,很難分辨出來,其症狀相差不大。此外,凍傷可能伴隨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後者。若只有凍傷現象,應慢慢地暖患處,以防止深層組織繼續遭到破壞。儘快將患者移往溫暖的帳篷或山屋中,輕輕脫下傷處的衣物及任何束縛物,如戒指、手錶等,可皮膚對皮膚的傳熱方式,溫暖患處,或以溫水將患處浸入其中,凍傷的耳鼻或臉,可用溫毛巾覆蓋,水溫以傷者能接受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時內患處已恢復血色及感覺,即可停止加溫的急救動作。其次,抬高患處以減輕腫痛。以紗布三角巾或軟質衣物包裹或輕蓋部。除非必要,盡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處,亦不可以輻射熱使患處溫暖。溫暖後的患處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凍的腳走路。

  雪盲

  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因為雙眼暴露在雪地中,沒有墨鏡保護的眼角膜很容易受傷,因為無論是否有陽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強烈,若是陽天在雪地中活動,在數小時之內即可造成嚴重的雪盲。雪盲的症狀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覺像充滿風砂,眼睛發紅,經常流眼淚,對光線十分敏感,甚至很難張開眼睛等,若發生雪盲,可施行以下的急救措施:以冷開水或眼藥水清洗眼睛,其次,以眼罩或類似物(乾淨之帕、紗布等)輕輕敷住眼睛。儘量休息,避免勉強使用眼睛。若有必要,送醫處理。雪盲的症狀通常需要5~7天才會消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