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山群是怎麼形成的?

在中國,碳酸鹽岩分佈的面積約為130萬平方公里,其中60%也就是約80萬平方公里分佈在貴州、廣西、四川西部和雲南東部,形成了世界上一塊最大的岩溶區。由於面積巨大,跨越不同的緯度和海拔,處於不同的地理環境,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塊區域被稱為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的理想之地。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在這塊區域內發育豐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包括象石林、桂林山水這樣奇特的景觀。
  有了石灰岩,並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則石林就成了隨處可見的一般景觀了。實際情況是石林的面積只占喀斯特面積中極小極小的部分,在中國西南這片最大的喀斯特區域,石林的面積連萬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見石林景觀的獨特和珍貴,它的形成可以說是一部真正的地質傳奇。
  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質、氣候、水文等許多因素有利的結合,甚至是巧合的結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石林。
  在地質方面,首先是區域大地構造條件,或者說要有地殼的抬升作用。發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於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佇立在近2000米的高原之上。這其中經歷了間歇性的持續抬升過程,因為只有不斷的抬升,才能使水有較大的向下侵蝕的動能,才能發育像石林這樣的垂向立體景觀。否則一個地區如果長期處在穩定狀態,久而久之,自然風化,削高填低,地形就會形成越來越平緩,最終向平原演化。其次地殼在抬升過程中,岩層要大致保持水準,不能發生明顯的傾斜。或者有過傾斜,但隨後又恢復水準。這對石林的發育和保存至關重要,否則那竹節狀高大的石柱就會戰立不穩,順“節”(層理面)滑塌。
  石林是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樹林狀分佈而得名。而這些石柱又是怎樣從當初完整的石灰岩中分離出來的呢?那是因為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後,在垂直方向上產生了兩組石柱。可見,如果岩石中只發育一組裂隙,那麼溶蝕後,形成的就不是石林,而是一道道石牆了。另外,兩組裂隙的密度要適宜,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太密集則岩石容易被全部溶蝕,太稀疏則只形成一些石丘。
  發育石林地貌,往往還要有蓋層條件的配合,就是石灰岩頂部要有一層其他岩石的覆蓋。此蓋層的存在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蓋層可以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有利於蓋層下面石林的發育。二是蓋層的存在可以保護早期形成的石林。石林地區在地質歷史上就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蓋,歷經了上億年剝蝕,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殘餘。如果沒有這層玄武岩的存在,不要說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來,恐怕連發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不復存在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