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踏青需防“萊姆病”

正值春暖花開的郊遊季節,出外遊玩的人越來越多。專家提醒,盡興遊玩的同時需防“萊姆病”。

萊姆病是由伯氏螺旋體引起、由蜱(俗稱草爬子)傳播的一種疾病。

萊姆病主要通過帶有伯氏螺旋體的嗜血硬蜱的叮咬而感染,其潛伏期較長。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受損和慢性遊走性紅斑,皮疹多發於肢體近端及軀幹。開始為紅色的斑疹或略高出皮膚的丘疹,繼而逐漸擴大成環形,中心部位有硬結、水皰或壞死。同時,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頭痛、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症狀。這些症狀出現數周或數月後,可出現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運動系統的病症,如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面部神經麻痹、心動過速、關節腫脹、活動受限等。

萊姆病的發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地域性,它多發生在林木茂密的地區,丘陵和平原地區少見;同時,它的流行也與氣候條件緊密相關,多發生於溫暖的春夏季。一般在4月份開始出現,5月份明顯增多,6月份達到高峰,而這些季節正是旅遊旺季。因此,到郊外林木茂密的地區遊玩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被蜱叮咬。

預防方法:

1、進入林區、草地時,應穿長袖衣服和長褲,著長襪和高幫旅遊鞋,最好將袖口、褲口紮緊;

2、宜快走而勿停留,不要坐或躺在林區草地上休息,也不要把衣服放在草地上;

3、旅遊歸來要立即洗澡、換衣服;

4、在林區遊玩2至4小時,應全面檢查衣服和體表,若發現蜱叮咬肌體,可輕輕搖動使其自然脫落或輕輕拔出,叮咬處傷口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5、若發現身上有蜱叮咬的傷痕或紅斑,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