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標誌標準?

(一)什麼叫標準
  國家標準GB 3935. l-83標準化基本術語第一部分對標準作如下定義:"標準是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形式發佈,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該定義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l)標準的本質屬性是一種"統一規定"。這種統一規定是作為有關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计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作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
  (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复利用等等。
  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作为今后实践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标准"重复利用范围。
  (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既是科学技术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这些成果和经验都是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基础上,加之规范化,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具有科学性。
  (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一送审稿一报批稿。如制定产品标准不仅要有生产部门参加,还应当有用户、科研、检验等部门参加共同讨论研究,"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标准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发布的统一,既可保证标准的质量,又便于资料管理,体现了标准文件的严肃性。所以,标准必须"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的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是使标准本身具有法规特性的表现。
  (二)什么是标准化
  GB 3935.1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该定义的含义如下。
  (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3个环节的过程已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条文中。《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这是对标准化定义内涵的全面面清晰的概括。
  (2)这个活动过程在深度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在实施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对原标准适时进行总结、修订,再实施。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
  (3)这个活动过程在广度上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如过去只制定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现在又要制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过去标准化工作主要在工农业生产领域,现在已扩展到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信息代码等。标准化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自己的工作领域。
  (4)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 GB/T 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度,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
  应该说明,定义中"最佳"是从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利益来衡量,而不是从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来考虑的。尤其是环境保护标准化和安全卫生标准化主要是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在开展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贯彻一项具体标准对整个国家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对某一个具体单位、具体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最佳"的要求。
  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手段,是实施科学管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许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协作点遍布在全国各地甚至跨几个国家。这样广泛、复杂的生产组合,需要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作一致。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统一标准,使得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在技术上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标准化又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要实施科学管理,必须做到: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计划化,管理技术现代化,建立符合生产活动规律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
  (二)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1)产品质量合格与否,这个"格"就是标准。标准不仅对产品的性能和规格作了具体规定,而且对产品的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储存也作了相应规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检验和包装,产品质量就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准需要适时地进行复审和修订。特别是企业产品标准,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要求及时进行修订,不断满足用户要求,才能保持自己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不仅产品本身要有标准,而且生产产品所用的原料、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以及生产工艺工装等都应制定相互适应、相互配套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4)标准不仅是生产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也是国家及社会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就是产品标准。通过国家组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仅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反过来对标准本身的质量完善也是一种促进。如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34.5%, 1994年为55%,1995年合格率则上升为73%,通过抽检同时也发现了矿泉水国家标准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国家技术监督局及时组织力量对矿泉水国家标准进行
  了修订,使之同国际标准接轨。
  (三)标准化是合理简化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现在许多企业是大而全,小而全,生产品种多,批量小,质量差,管理混乱,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差。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主要途径就是要广泛组织专业化生产,而标准化正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重要前提。标准化活动一项重要内容?quot;合理简化品种",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程度,变品种多、批量小为品种少,批量大,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现优质、高产、低耗、低成本、高效率的效果。
  (四)标准化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
  标准化对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国新修订的水泥国家标准,由于合理地规定了氧化镁的含量,可使一些石灰石矿山资源延长开采期10年以上;火车锅炉用煤的粒度如超过标准要求,煤炭就不能完全燃烧,如粒度过小,有可能还未燃烧完全即从烟筒喷出,造成浪费;发达国家木材利用率达95%,我国只有50%~60%;能源有效利用率,日本达57%,美国51%,西欧国家在
  40 %以上,我国只有 30%。世界各国都把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作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国在这方面的任务就更为艰巨,标准化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五)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我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标准是推荐性标准?quot;
  强制性标准包括:
  (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工程建设标准;
  (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等。
  上述标准的广泛制定和强制实施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将起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应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六)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桥梁
  标准化是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始只能在小范围内试验和试制。只有在试验成功,并经过技术鉴定,纳入相应标准之后,才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例如福建省1990年制定的《蘑菇菌种及蘑菇罐头标准综合体》吸收了蘑菇菌种和蘑菇罐头生产过程的许多研究成果,形成从蘑菇菌种,蘑菇栽培、收购到蘑菇罐头生产全过程的标准综合体,对指导和促进福建省蘑菇罐头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保证福建省蘑菇罐头出口长盛不衰,成为福建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本综合体曾获1993年福建省技术监督科技进步一等奖。
  (七)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有一个叫"关税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也称为"标准守则",要求缔约国准备建立或采用某一标准系统或认证系统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其要点如下:
  (1)缔约国标准的制定应以有关的国际标准或其中有关部分作为依据;
  (2)应保证制定和采用技术规则和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制造壁垒;
  (3)标准的实施在任何可能采用标准的地方进行;
  (4)鼓励参加有关国际标准和认证方面活动;
  (5)为国家级和区域性认证系统的评定创造条件;
  (6)缔约国对进口国产品和国内产品的测试一视同仁,并鼓励接受另一缔约国作出测试数据。测试方法和测试数据的互相承认,可以极大地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各国缔结双边或多边协议是必要的。
  根据"标准守则"规定,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
  (l)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完善我国标准体系的同时,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反映我国的要求,维护我国的利益。
  (3)积极推行GB/T 19000-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取得进口国或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或安全认证,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