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分級方法,目前市場上仍存在著許多模糊的概念。比如說,目前市場上有10來種車型都籠統地將自己劃入B級車陣營中,在國內也許有其合理之處,但難免與國際上通行的標準出現混淆。
實際上,按美系分法,轎車可分為6級,包括MINI、SMALL和LOW MED、INTERM、UPP—MED、LARGE/LUX等;按德國的分法,轎車分為A、B、C、D級,其中A級車又可分為A00、A0和A等三級車,車身總長一般不超4米,超4米的配置也较低,大致指微型轿车和普通型轿车;B级和C级是中级轿车和中高级轿车,性价比较强,并有更多的车型变化;D级车则是高档豪华轿车了。这几个级别中,排量大致以1·6、2·3、3·0为界。
但是,我国目前却往往是按以价格为主、技术规格为辅的方法分类,即以10、15、20万元等几个坎来划分高档、中高档、中档、经济型等轿车类别,同时也经常以这几个类别往国外的A、B、C、D四级上套。这样就难免混淆视听了。
比如说,在海外,如果雅阁2·4、佳美2·4、雪铁龙C5、帕萨特2·8等同属中高档B级轿车的话,那么奥迪A4、宝马3系等均属于豪华高级B级车型。而如果以奥迪A4、宝马3系的性能,按照这样的划分,国内许多自命为B级车的轿车企业无疑要再费思量了。
而目前在国内,也有不少车型稳守自已明确的地盘,如POLO,作为A级车,市场表现也大大好过一些“B级车”;一汽—大众生产的A级车捷达,早已成为不少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
实际上,无论作为A级车还是B级车,市场反映好才算好车,一些A级车也可卖出B级车的价格,在产品性价比上模糊两者的界限。比如说,如果说在大众的战略平台上宝来是款靠近B级的A级车,那么很多“B级车”都要羞红脸了。
而且,随着车型的增加以及价格、款式、配置选择越来越多样化,A级、B级车的边缘交叉也会越来越多,目标消费者的市场采购特征也可以越来越无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