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正名:矛尾翻車渶
拉丁學名:Masturus lanceolatus
翻車渶的體形十分有趣,是河渶的同類,整個軀體看起來沒有後半部,只有頭部。尾鰭仿佛和背鰭、腹鰭相連,所以被稱為舵鰭。游泳時,背鰭和腹鰭互相交叉擺動,藉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渶形目翻車渶科翻車渶屬的唯一種。體長可達3∼5.5米,體重達1500千克以上,體短,卵圓形,很側扁,幼魚為圓形,體長約為體高的1.4 倍。尾部很短,無尾柄。頭稍短小,吻部鈍圓。眼小,側位,稍高。口很小,端位。上下頜牙各癒合成一大板狀牙,中央無齒縫,鰓孔小。無鱗,但體及鰭上均粗糙,有刺狀或粒狀突起,似革狀。無側線。背鰭1個,呈鐮刀狀,臀鰭與背鰭相對,同形;無腹鰭,胸鰭短小,圓形;尾鰭很寬短,邊緣波曲。背側灰褐色,兩側為銀白色,腹側為白色;各鰭亦為灰褐色。多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洋中,也見於溫帶甚至寒帶。游泳很快。雜食性,以海藻、軟體動物、小魚、水母及浮游甲殼類等為食。發育有變態現象。在中國見於臺灣到廣東、廣西及海南。
翻車渶是橢圓形的魚,身體短而扁,剛好在很高的三角形背鰭和臀鰭之後收尾。它們的皮很堅硬,嘴巴小得幾乎看不見,滿嘴的牙齒都連在一起,成為板齒。翻車渶用背鰭和臀鰭懶散的遊動。它常常在近水面側臥漂浮。翻車渶在世界各地的溫暖海域都有分佈。大翻車渶的體長可達3米,體重超過907公斤。 翻車渶的推進方法很奇特。推進動作是由左右擺動大背鰭和臀鰭完成的,小小的胸鰭作平衡器,圓形的尾鰭能起到舵的作用。翻車渶的鰓能夠用來導航,它依靠從鰓和嘴向外噴射水流而改變前進的方向。翻車渶的大腦很小,比兩個腎臟還小。翻車渶的腎臟位於大腦的後面,而不象一般的魚那樣在身體的後半部。翻車渶的幼體具有普通魚的形狀。當翻車渶的幼魚長到1.3釐米時,它們的身體開始向成魚的體形發展。當它們長成成魚後,就開始過著獨立的生活,成為海洋中孤獨的旅行家。 大塊頭的雌性翻車渶一次可以產下300百萬枚卵。卵被直接產在海水中,隨波逐流。翻車渶的卵孵化成幼魚後,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它們經常成群結隊地在海裡遊蕩。翻車渶經常在海面漂流,特別是當海面平靜的時候。翻車渶主要攝取浮游生物、水母和魚類的幼體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