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語交流 多半司機不懂 司機亮燈歪招多?是哪些?

汽車燈語彰顯文明




  “前面那車太混了,開大燈晃他!”黑夜行駛,這句話成了不少司機的口頭禪,於是車燈這個原本用作照明和發信號的工具又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作用——武器。為了減少馬路上的不文明行為,日前,由北京市某汽車銷售公司發起的文明使用馬路燈語活動得到了通州區政府的支援,然而近日記者調查發現,能夠做到文明使用燈光的少之又少,而故意亂用燈光者卻屢見不鮮。


  調查 轉向燈


  三成不開搶空當


  ●現場調查關鍵字:韜光養晦


  ■地點:長虹橋下北向南方向


  ■時間:4月12日傍晚6時30分


  晚峰時間,長虹橋下等待左轉向車輛排隊至農展館出口,輔路行駛緩慢。記者看到,擁堵的瓶頸出現在距紅綠燈路口約50米處,橋下最內側兩條車道為左轉車道,而大量車輛為“節省”排隊時間,直接行駛到白實線前方伺機加塞兒,佔據了中間多條車道。記者在路邊觀察30分鐘發現,在前後100米的可視範圍內約有150輛車並線變更車道,其中不開轉向燈的約占3成,在開轉向燈的車輛中,提前開燈示意等待禮讓的不到一半。大多數的情況是,一側車道有車輛起步慢時,旁邊車道伺機而動的車輛就會猛踩油門鑽入空當。大油門的聲音、焦躁的喇叭聲不絕於耳。


  當記者問為什麼不開轉向燈時,計程車司機王師傅說:“你看誰開燈了?這種情況絕不能開燈,因為你一開燈,後面車就知道你要並線,會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跟緊,連空當都找不到了。”


  正確用法:在行駛過程中遇轉彎或變更車道時應提前降低車速,打開方向燈等待後車回應,在有安全距離保證不影響其他車道車輛通行的前提下,再變更車道或者轉向。


  文明規範:首先,變道車輛應該提前打開方向燈,在車流交匯處稍等,告訴後車“我能變道嗎?”後車要是同意,就放慢車速,並閃一下大燈,表示“同意變道”,如果不方便,就連閃幾下大燈,表示“不行,我不方便”。前車如果被允許變道,應亮一下雙跳燈,告訴後車“謝謝你”,後車則可以再亮一下大燈,回禮“不用謝”。


  交警提示:車輛強行並線行駛,非常容易導致刮蹭事故,使本就擁擠的道路更加寸步難行。根據交通法的規定,強行變更車道影響其他車道車輛正常行駛造成事故的,應予罰款200元的處罰。


  調查 遠光燈


  一開到底看誰亮


  ●現場調查關鍵字:對磕


  ■地點:京順路出京方向五環外路段


  ■時間:4月11日晚9時


  記者驅車行駛在京順路上,由於五環外路段能見度較差,晚間車速較快,多數車輛都開起了遠光燈。自五環至六環的十幾公里道路上,記者發現超過一半的車輛遠光燈都是一開到底。遇會車或超車時切換燈光的車輛不到一半。


  “遇對面車開大燈時怎麼辦?”記者就此問題隨機採訪了包括上班族和職業司機在內的10名駕駛員,4人告訴記者會“立即打起大燈比亮”,6人稱會先閃兩下提示對方。若提示無效怎麼辦?大家的回答幾乎一致:“沒辦法只能開,不然什麼都看不見。”一位家住懷柔的上班族祁先生告訴記者,他夜間在沒有路燈的路段行駛時經常會遇到“連鎖反應”,情況是兩個方向的車對著開,一旦其中一輛車亮起了遠燈,則對面的第一輛與其相會的車也會亮起,緊接著雙向所有車都“盡顯其亮”。祁先生說,遇到這種情況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對面來的正面光和反光鏡上的反射光會把眼睛照得一片花,什麼也看不見。


  正確用法:夜間用遠光燈,在前方車輛較近或遇會車時切換成近光。


  文明規範:對方若忘關遠光燈,應給予提醒;對交會車亮亮大燈,或者向後車亮亮雙閃燈,就能表示“您閃著我了,請切換近光燈。”


  交警提示:夜間行車容易造成視覺疲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炫目的燈光,特別是在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加上夜間車速較快的因素,由於燈光導致的視線受限造成的事故屢見不鮮。


  調查 ?車燈


  突然減擋找“樂子”


  ●現場調查關鍵字:偷襲


  ■地點:京沈高速進京方向


  ■時間:前不久


  記者隨一好友前不久去北戴河遊玩,歸途中朋友駕車,突遇一“霸王車”野蠻並線,我們的車被擠得吱吱作響。朋友是一位有著7年駕齡的老司機,且脾氣火爆。驚魂初定後大喊一聲“看我辦他”,立刻以130公里的時速超過前車,拉開約20米的距離後,突然由5擋換至2擋。本車隨之立即減速,隨之而來的就是後車的?車聲,再回頭看時那車已經歪到了另一車道,所幸左右無車未發生危險。隨後記者不解向朋友詢問,朋友回答:“想別後車就要這麼換擋,因為如果踩?車他看見了?車燈就會提前減速,達不到效果。”


  正確用法:開車的人都知道,?車燈會隨著車的制動器亮起,踩?車或者拉手?的時候?車燈都會長亮。在高速路行駛的過程中,?車燈被賦予了另一種用法,即在後車距離自己車太近的時候,前車司機可輕踩?車,提示後車“您離我太近了,應該遠點。”


  燈語·問題


  版本太多


  有車友認為,且不說目前燈語有多少人知曉,即使現有成文的版本,就多得數不清。在網上搜索一下,果然發現各種版本的“燈語”,其中有不少意思截然不同的燈光組合,某個版本的“謝謝你”,很可能在另一個版本中是“注意你的行為”。如此一來,就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溝通不成,反倒新添誤會。“光你會沒有用,還要別人能看懂。”另一些車友表示,目前“燈語”的傳播還是集中在小圈子內,絕大多數的司機肯定看不懂,如果對一個不懂燈語的人閃燈,不僅不起作用,還會讓對方非常困惑,從而產生歧義。


  過於繁瑣


  “祝福您是兩聲鳴笛兩下遠光,緊急求助是三下遠光三下雙閃……”如此複雜的燈光組合讓許多車友對燈語敬而遠之。一位車友表示:“這麼複雜的組合,怎麼記得住啊,比考駕照都難。”另一些車友也認為太繁瑣的燈語不具可操作性,不說難以記住,到了使用場合,是否能在有限的會車時間內完成這些複雜的燈光組合切換仍是一個未知數。就算雙方都能看懂,但專心解讀“燈語”勢必會導致駕駛員分心,隨之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發起者說


  發起初衷


  促進交流除誤解


  文明使用馬路燈語活動的發起者是通州區一家奇瑞4S店的經理代少波先生。代先生說,自己在平時開車過程中,感覺有與交流不夠造成的誤解太多,“平時你在馬路上身體撞了別人一下很容易道個歉就解決了,”代先生說,“但是在開車的時候無法進行語言交流,所以造成一點小摩擦開始造成了鬥氣車,甚至發生危險和事故。”


  不僅代先生個人有這個顧慮,他在論壇上發帖調查時也發現,發起活動前幾乎所有網友都不知車輛還有“燈語”一事。通常的做法是,一不留神擠著誰的車了就搖下玻璃招手致歉或者遇人禮讓點頭表示感謝,“但是開車的時候多數都看不到這樣的小動作,只有燈光是誰都看得見的。”這才有了策劃燈語的想法。


  “燈語是一種馬路用語,在交流受到限制的馬路上使用燈語目的在於用車燈表示一定的語意,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理解。”代先生說,科學研究表明,人在開車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使用燈語,會增加人們的理智程度。其目的不僅在使用本身,更在於這樣一種主動的交流意識,利於讓人們心平氣和,不僅能夠減少開鬥氣車可能引發的危險,還能讓駕駛員在出行的時候,有一個好的心情。


  最新進展


  已報交管局審批


  代先生告訴記者,這些燈語的制定大部分是根據國際慣例而來的,同時結合了北京道路的具體情況和交通法的有關規定。為使“燈語”更科學,他還把自己的想法發到了汽車網的論壇上公示,廣泛徵集網友意見,最終確定了9條燈語。目前,以上燈語已經報北京市交管局審批。(張涵)


  心理分析


  壓力導致“公路洩憤”


  為什麼有些人平時溫文爾雅,但一開車就脾氣陡增呢?心理專家認為,這是現代人的一種心理問題,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公路洩憤”。


  現代人工作壓力很大,與同事的溝通與合作也免不了出現一些問題,誤會經常會發生,這些都會導致負性情緒。但很多時候同事之間不能當面鑼對面鼓地把事情講出來,而是互相“留面子”。這樣,負性情緒就得不到發洩,能量積聚多了,人自然會尋求另外的發洩方式,找無利害關係的物件來發洩情緒。


  面對陌生人時,人們沒有顧慮,就會把自己的情緒全部地宣洩出來,甚至還要誇大一些。這樣一來,人們在公路上洩憤時,就會比平時發脾氣更加厲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