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韓國首都

是的。
首爾(韓語:?聘),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聘夜寄蘿),是韓國的首都,舊稱漢城、漢陽等,“首爾”是韓語“?聘”的漢語譯音名稱。2005年1月18日,該市市議會正式通過把其市的中文名稱定為“首爾”,並把官方的所有出版物改用新名稱,但在部份漢語地區有一些人仍沿用“漢城”這個舊稱。

首爾(?聘),舊稱南京(皚,高麗時期前期)、漢陽(誠艖,高麗時期後期)、漢城(誠?,李氏朝鮮時期)、京城(?0堡い袱紺Γ站菔逼塚┑取W源?945年二战结束韩国独立以后,当地民族情绪高涨[来源请求]。1946年8月15日国家发布城市宪章,并将其首都改称为?聘(英文为Seoul),韩语是“首都”或“京城”的意思。根据韩语学家的解释,Seoul来自于古代新罗语Seorabeol(首都),后来演变成Selabel,最后变成Seoul[来源请求]。

由于中国明清时期一直称为“汉城”,因此这一名称沿用了下来。因此,Seoul成为当时韩国国内唯一没有对应汉字名称的地名。中国大陆早期曾经根据韩语发音而音译作“苏乌”,但其后跟随其他华语地区,沿用这个城市在李氏朝鲜时的旧称“汉城”。然而,其他语言都翻译成“Seoul”或类似的发音。最类似中文发音是 Se-wu-l。

这使日常沟通出现不少混乱,因为首尔市内有不少建筑物分别使用“首尔”或“汉城”为名称,但翻译成中文之后,这些地方名称会变得很相似。一个例子是:首尔市内同时有“汉城大学”、“首尔大学”及“首尔市立大学”。假若采用“汉城”作为 Seoul 的首都名称,会使“汉城大学”及“首尔大学”两家大学的译名都变成“汉城大学”。后来,中国人根据后者的英文名称,在其中文名称加上“国立”二字作分辨。但其实,首尔大学在韩国的知名度比汉城大学高很多,而大学本身的中文出版物,亦自称为“Seoul大学校”。但对于学校以外的机构,译名的问题就给他们造成困扰。2004年,韩国曾经有人发起运动要求解散首尔大学,韩国多份主要报章由于不清楚中国对两家“汉城大学”的区分方式,而多次在他们的中文版新闻中把首尔大学错译为“汉城大学”,而其企划部的柳根培亦无缘无故被“转校”成为汉城大学的发言人。

韩国政府从1992年起就一直在进行“?聘”的中文名称的制订工作,拟订的对应中文包括“首尔”和“首午尔”。2004年1月专门成立了“汉城中文标识改善委员会”来决定中文名称。经过层层筛选,2005年1月18日,该市市议会通过使用与“Seoul”发音相近的“首尔”作为这个城市的中文名称,并要求韩国政府公文、出版物、网站、机场和车站、公路路标的中文版本都使用“首尔”来代替“汉城”。这样,具有500余年历史的“汉城”这个名称开始成为历史。改名的决定公布不久,香港及台湾的传媒大部份已经转用“首尔”这个新的名称;中国大陆官方正式宣布了改名这个消息,但直至2005年底并不常使用“首尔”这个新名。不过在此期间,一些民办传媒及报刊先开始采用“首尔”,部分官方媒体(如新华网)也已经开始使用。还有一些处在过渡期,如写成“汉城(首尔)”。2005年10月底,中国大陆多数政府机关、商业机关,以及许多媒体、出版物,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已开始先后采用“首尔”这个名称,原名“汉城”不再使用。另一类似例子为1985年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政府要求世界各国人士称呼其国名为科特迪瓦而非意译之象牙海岸。

一部份中国大陆民众质疑市议会是否有权更改本国首都的汉语名称,并指如果韩国首都的中文译名改变,将使华人世界对于韩国首都的称呼造成混乱。中国大陆民众质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首尔”主要是根据现时汉语普通话的译音,但汉字也是在汉语各方言间,以及韩、日、越南语的一些时候使用的,如果音译的话,会造成很多使用汉字的地区对“首尔”两字读音发生混乱,如粤语读为sau2 yi5,和韩语读音差别很大。而“首尔”两字按韩语中汉字的读音也成了“?莟”(Su-i)。有人提出如果根据韩语?聘采用汉字“西蔚”(韩语读作?聘,即Seoul)则不会有此问题,可以在使用汉字的地区和时间上保持一致。

一部份中国大陆民众认为此举说明韩国企图摆脱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韩国方面对部份中国大陆民众的这种想法表示不解,韩国媒体并批评这种想法带有政治企图,是想制造中国介入北朝鲜的理由[来源请求]。依照国际惯例,各国地名的中文翻译,如该国有其要求,一般都给予尊重。另外根据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第三条规定,各国地名的汉字译写,以该国官方文字的名称为依据。所以,使用“首尔”是符合这一通则的。

[编辑] 有关改名的趣闻
香港有两首粤语流行曲以这次改名事件为题材,分别为周国贤的《汉城沉没了》及李克勤的《情非首尔》。两首歌都借用这次改名事件来比喻世上没有永世不变的爱情。

名称改了但地址未变.汉城在韩语里的读音是首尔,以前是沿用传统的汉字写法“汉城”,现在为了追求所谓的读写统一,就在所有的汉字区推广首尔的写法如果把朝鲜半岛一九四五年光复后,种种行为串联起来看,就会得出如上结论,我的话有点刻薄,但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形容。

朝鲜半岛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副产品或者说得露骨一点,就是中国历史地方史、诸侯史。这即使无奈也是事实,历史就是历史。现在韩国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民族自大情绪,如果是将来不与中国文化为伍,走自己的道路,那倒也值得尊重。可是现在韩国国内出现的是,伪造韩国游离于中国历史的“独立”发展史,显现出一种无知狂妄的“瘪三穿西装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不是今天才有的,把历史事实连接起来,就可以看清“汉城”改名背后文化心理。

一、在结束日本占领以前,朝鲜半岛是通用汉字的。朝鲜光复后,南北差不多同时取消使用汉字,已显现与朝鲜民族自强和独立而相应的文化上独立性。

五十多年过去了,韩国发现新一代受教育的年轻人因不懂汉字,看不懂光复以前的朝鲜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甚至官方档案,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在韩国和朝鲜所说的“代沟”与我们不一样,是指懂汉字和不懂汉字的两代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朝鲜情况不明,在韩国,年轻一代成了没有文化根的“草头人族”,要他们弘扬朝鲜文化,那就是被美国化以后的韩国浮萍文化。要真正弘扬高丽文化就要懂汉字。前总统金大中在一九九八年发布总统令,在韩国中小学恢复汉字教学,列入课本的约近两千个汉字。

二、韩国历史学家通过见不得人的考古发掘,写书说纸是韩国发明的,中国的纸是从韩国传入的。中国历史学界召开国际会议,声称韩国发明纸的历史学大拿又不敢来照面。

其实,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一说,来源于《后汉书》。以后考古学早就证明,纸在西汉就已使用。敦煌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古纸,陕西出土的“灞桥纸”、甘肃出土的“金关纸”、“中颜纸”等等,都是西汉时期的。史学界只是认为蔡伦对纸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沿袭《后汉书》的说法,把发明的桂冠给了蔡伦。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把西汉的纸拿出去展览,韩国把可以翻的地挖编了,也没找出更早的,就不敢再争了。但是韩国出版的历史书,还有不改悔的。

三、八十年代,中韩举行建交谈判时,韩国向中方提出,两国建交后,中方不能再继续使用“汉城”这个称呼。理由是,汉城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的叫法,是中国人给起的,是殖民主义、霸权的产物。建交后,中方必须改称汉城为韩国人起的名字,应叫SEOUL。中方表示,汉城的名字由来以久,历史上韩国人也这么叫,一旦叫中方改称SEOUL,中国的史籍、尤其是教科书和地图等的改正,牵扯的面儿太多,实际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但韩国就是不肯答应,两国的建交谈判就僵在这儿。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说来好笑,为打开局面,中国的学者开始查找历史书,结果发现,SEOUL也是中国给起的,其历史比汉城的叫法还要早,中国史书里用的是“苏坞”,和SEOUL的发音极其相似。面对史实,韩国人这才哑口无言,只好接受中方汉城的叫法。那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了?
长篇大论,就是不入主题。哈!有个傻瓜投了他也!不要这么说,人家也有自选权啊!不过我也有同感,他好象只打上了汉城的叫法来源而已。是的,我们做国际机票代理的仁川,首尔,汉城3个地名但都是一个机场汉城中文名经改为首尔, 但是英文名没改, 仍是Seou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