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被譽為“風車之國”,風車是荷蘭的象徵。荷蘭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16~17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当地的湿润多雨、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他们对风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此外,为了能四面迎风,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18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12000架,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人为鱼鳖的威胁。20世纪以来,由于蒸气机、内燃机、涡轮机的发展,依靠风力的古老风车曾一度变得暗淡无光,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是,因为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没有污染、耗尽之虞,所以它不仅被荷兰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今日新能源的一种,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目前,荷兰大约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
荷兰人很喜爱他们的风车,在民歌和谚语中常常赞美风车。风车的建筑物,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节日,风车上围上花环,悬挂着国旗和硬纸板做的太阳和星星。
位于荷兰境内的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尤以风车闻名遐迩,成为荷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的风车比荷兰的一个村镇——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还要多。18世纪金德代克村就开始修建坚固的风车,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网络系统是人工制作的突出景观,它展示了人类的独创性和坚韧性。当地人民依靠发展水利技术和应用水利技术,用近千年时间,建设了这个排水系统,并且成功地保护了这片土地。”
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提供动力的风车是荷兰人先发明的。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为人们提供动力的风车,18世纪荷兰有18000座风车大历史之最;19世纪后风车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被蒸汽机和电力取代。
2.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称,一座座古朴巨大的风车,为这个美丽的国家增色不少。实际上风车是一种巨型发动机,为人们提供生活上必须的动力。;目前荷兰只剩下970座风车,其中有210座还在继续使用,其余的作为历史古迹保留下来供认参观。 荷兰队风车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是风车为国家的“功臣”何国宝,把风车看成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并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起转动,举国欢庆,喜气洋洋。
3.和荷兰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地势底,海岸线曲折, 用风车利用风力变成动力, 方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