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 彼 得 教 堂
坐落在義大利西北部、台伯河西岸梵蒂岡城的聖彼得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因聖彼得而得名。耶穌受難後,他偕眾教徒從巴勒斯坦啟程,西行萬里,來到羅馬傳教,後被羅馬皇帝所殺、葬於羅馬。西元4世紀,君士坦大帝皈依基督教後,於西元325 年在聖彼得初至羅馬時的傳教地、後來也是他的墓地上建立了聖彼得小教堂,隨著基督教勢力日趨昌盛,到西元1506年,羅馬教皇朱裡亞二世再次開始在原址上重建教堂,這就是現存的聖彼得教堂。
整个修建工程历时120余年,到1626年最后完工,由当时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主持落成典礼。这中间,包括米开朗基罗在内的10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大师先后担任过教堂的设计师,因此,这座教堂被认为是现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教堂长约200米,最宽处130米,平面呈十字架形,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的,是教堂正中覆盖着一个穹窿大圆顶。从地面到圆顶顶上的十字架的高度达137米。圆顶直径42.34米,上有一个金光耀目的圆球。从教堂底乘电梯升至圆顶,进入圆球,才发现圆球之内,竟得容下10余人站立,由此可推想教堂之大。据说,堂内可容7万人之众。教堂有5座大门,居中正门只许重大宗教节日,由教皇亲自开启,其他4门,整日开放,任人入内参观。在教堂内部,粗大崇高的大理石柱上、墙壁上、天花板上、门扉上,乃至地面上,玻璃窗上,无处不是精美的雕刻、壁画和嵌镶画。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母亲》,为教堂的“镇山”之宝 。圣母玛丽亚右手搂着受难后的耶稣,垂首凝睇,悲痛欲绝,作者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洋溢着一种静谧而又圣洁的美。其他作品还有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铜像和建筑家兼雕塑家贝尔尼尼雕塑的《圣水钵》等艺术名作。
圣彼得教堂之一
另外,在门前长廊檐下,有文艺复兴初期的名画家乔托所作的镶嵌画《小帆》,画面上描绘耶酥门徒在小船上遇风浪,小船颠簸前进的情景,象征着早期基督教传道事业的艰辛。穹窿大圆顶的内壁上有色泽鲜艳的镶嵌画和玻璃窗,观赏的游人抬着仰望,仿佛独立于天穹之下,另有一种高旷肃穆,神圣庄严之感。
教堂长约200米,最宽处130米,平面呈十字架形,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的,是教堂正中覆盖着一个穹窿大圆顶。从地面到圆顶顶上的十字架的高度达137米。圆顶直径42.34米,上有一个金光耀目的圆球。从教堂底乘电梯升至圆顶,进入圆球,才发现圆球之内,竟得容下10余人站立,由此可推想教堂之大。据说,堂内可容7万人之众。
教堂有5座大门,居中正门只许重大宗教节日,由教皇亲自开启,其他4门,整日开放,任人入内参观。在教堂内部,粗大崇高的大理石柱上、墙壁上、天花板上、门扉上,乃至地面上,玻璃窗上,无处不是精美的雕刻、壁画和嵌镶画。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母亲》,为教堂的“镇山”之宝 。圣母玛丽亚右手搂着受难后的耶稣,垂首凝睇,悲痛欲绝,作者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洋溢着一种静谧而又圣洁的美。其他作品还有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铜像和建筑家兼雕塑家贝尔尼尼雕塑的《圣水钵》等艺术名作。另外,在门前长廊檐下,有文艺复兴初期的名画家乔托所作的镶嵌画《小帆》,画面上描绘耶酥门徒在小船上遇风浪,小船颠簸前进的情景,象征着早期基督教传道事业的艰辛。穹窿大圆顶的内壁上有色泽鲜艳的镶嵌画和玻璃窗,观赏的游人抬着仰望,仿佛独立于天穹之下,另有一种高旷肃穆,神圣庄严之感。
圣彼得教堂之二
大殿正中偏后,有一金色华盖,它是贝尔尼尼积9年时间建造而成的巴罗克式装饰性建筑,高29米,由四根螺旋形描金铜柱支撑,铜柱高11米,柱上饰以金色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攀附着无数小天使,有许多金蜂点缀其间。华盖四周金叶垂挂,波纹起伏,似迎风招展。华盖之内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鸽,光芒四射,耀人眼目。华盖之下,是祭坛,点缀以大理石雕琢和黄金饰物,这是教皇做弥撤之处。祭坛前面,有一地窖,是圣彼得的陵墓所在。在陵墓前面栏杆上点着数十盏长明灯,昼夜不灭。沿四周墙壁,布满小教堂、小祭坛和圣徒们的坟墓。这一带灯光摇曳,布幕低垂,更增加整个中殿的神秘而安静的宗教气氛。教堂前面是圣彼得广场,广场上两组半圆形的大石柱柱廊,一座高插云霄的红色花岗岩方尖碑以及两座巨形喷泉,衬托着教堂,构成的景色极为壮丽。圣彼得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