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薩同盟城市-盧貝克
英文名稱:Hanseatic City of Lubeck
編號:516-008
相關聯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168.htm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Ⅳ)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建立于12世纪,作为汉萨同盟的前首都,直到16世纪才成为北欧的重要商业中心。到今天它仍是海上商贸中心,尤其在北欧国家之间。除去二战中所受的损毁,这座老城结构的大部分是由15世纪到16世纪的贵族居所、一些古迹、教堂和盐场组成,它们至今仍保持完好无缺。
简介:
古都吕贝克坐落在德国东北部河中的小沙洲上,距汉堡东北约60千米,被当地人称为“留比凯”,意思是“迷人的地方”。历史上,这个古城是“汉萨同盟”的倡导者之一。古城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中世纪的古迹,对于研究吕贝克的历史有极高的价值。
吕贝克作为古都,有许多古老而美丽的建筑。有哥特式圣玛利亚教堂、罗马风格大教堂,哥特式结合文艺复兴式的旧市政厅以及中世纪城堡、城门等,这些建筑展现着它昔日的文明和辉煌。
市政厅建在中心街区,建于13~15世纪。正面是文艺复兴式,装饰着彩色瓷砖,显得极为巍峨壮丽;圣玛利亚教堂位于市政厅的北侧,两座尖塔高耸入云,形成它独特的风格。建于13世纪的圣灵医院,是德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僧侣宿舍,现被用作敬老院;建于14世纪的圣詹姆士教堂,保存着16世纪的祭坛和后期哥特式风格;建于公元1447年(另一资料:建于公元1464年)的霍尔斯腾特尔城门现为历史博物馆,其巨大的双圆塔看起来庄重而古朴,是吕贝克的象征(见附图)。吕贝克古都的风貌在这些建筑上得以尽显。时至今日,它仍然散发着诱人的光彩。
吕贝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初,当时吕贝克的领主海因里希同意建城设市。当时的“吕贝思”城是一处皇家所在地和贸易中心。公元1143年绍恩堡的阿多尔夫二世在特拉沃河和维肯内茨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商业城市,仍沿袭了原来的名字叫做“吕贝思”,特拉沃河使吕贝克有了向波罗的海和北欧开放的河口。萨森皇帝在位时一场大火摧毁了吕贝思城,吕贝克城也随之诞生,吕贝克环绕着大的长方形的市场发展而成。公元1159年此城进入繁荣时期,富于活力贸易中心已经形成,其影响力堪与威尼斯媲美。吕贝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北欧的商业中心。具有特权的阶层——商人还在这里成立了市参议会,修建教堂。它的商业也越来越繁荣,日益发展的吕贝克成为商业中心。公元1173年亨利开始着手兴建了北欧最大砖石质教堂——吕贝克教堂。圣马丽和圣彼得教堂也于同期开始兴建。吕贝克城不仅在亨利的引导下奠定老城规模,而且时至今日,仍保持了原来的风姿,每一个走在吕贝克城的人都确实在踏着上千年的古道。
公元1226年,吕贝克实现完全自治,并发展成为“帝国自由都市”和帝国商业中心。与此城历史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人是弗里德里希二世,他于1226年确立了吕贝克城独特的地位和自由权力——把它定为一处皇家自由城市。这标志着城市的市民不再属于某个公爵、伯爵或教皇管辖,而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其特殊地位维持了711年。
13世纪城市联盟兴起,公元1241年,为了避免海盗袭扰正常的商业活动,作为公认的贸易商埠吕贝克与汉堡结成同盟,彼此之间对商业活动进行保护,“汉萨同盟”因此产生。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主要城市。同盟形成了最初的德国进出口商人和城市。城市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立起来,逐渐控制了北欧的海上贸易。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盟主。大约在14世纪,汉萨同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同盟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直到16世纪末期城市依然繁荣。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吕贝克由皇帝直接管辖的城市,逐步演变成自由都市。
当市场上出现竞争对手以后,15世纪时一系列困难出现了,尽管汉萨同盟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努力维持自身的地位,但是它逐渐地衰落了。三十年战争(公元1618年~公元1648年)对于同盟是致命的打击。
尽管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城市遭到破坏,经过一系列的修复和改进工作,吕贝克汉萨同盟城市仍然保持了15至16世纪宏伟的贵族住宅街道景色,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区位于特拉沃 (Trave)河的北岸。这些建筑包括著名的砖门和盐楼,这是汉萨同盟强大的见证。古老的城市中心仍然保持着公元1942年轰炸的痕迹。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在它的结构和它的转石色彩上是和谐的。尽管在战争中摧毁了部分建筑,吕贝克依然是一处中世纪建筑的宝库,并被列入世界目录。两个属于吕贝克城建立时期的纵向的轴心穿越城市,水路环绕着城市。大型公共广场镶嵌有市场和大教堂,也容纳了古老的市政厅,各式各样的宽阔的街道,它们通常是曲折的,形成网络环绕着广场,从一个街区穿越另一个街区。
吕贝克城由于是历史最可信的见证区,它被总结为“汉萨同盟和它在海上商业历史上具有国际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