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喀麥隆吧

國名:喀麥隆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Cameroun, La Republique du Cameroun)

獨立日:1月1日(1960年)

國慶日:5月20日(1972年)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從左至右由綠、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紅色部分中間有一顆黃色五角星。綠色象徵南部赤道雨林的熱帶植物,還象徵人民對幸福未來的希望;黃色象徵北部草原和礦產資源,也象徵給人民帶來幸福的太陽光輝;紅色象徵聯合統一的力量。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統一。



國徽: 為盾徽。盾面由國旗三色構成。中間紅色錐形代表喀麥隆火山,這是國家的象徵;其中的藍色圖案為喀麥隆國土輪廓;藍色圖案前有一把利劍和一副天平,象徵政治平等和團結。盾面左上角有一顆黃色五角星,象徵喀麥隆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盾徽背後交叉著兩把束棒,這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採用的標誌之一,是權威的象徵。盾徽上端的綬帶上用法文寫著“喀麥隆共和國”,下端的綬帶上寫著“和平、勤勞、祖國”。

國家政要:總統保羅·比亞(Paul Biya),1982年11月6日就任,1984、1988、1992、1997年、2004年連任;總理彼得·穆松格( Peter Mafany Musonge ),1996年9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47565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6605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60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中西部,西南瀕幾內亞灣,西接尼日利亞,東北界乍得,東與中非共和國、剛果為鄰,南與加蓬、赤道幾內亞毗連。海岸線長354公里。境內大部地區為高原,平原僅占國土的12%。西南沿海為平原,南北縱長;東南為喀麥隆低高原,有大片的沼澤和濕地;北部貝努埃河—乍得湖平原,平均海拔300-500米;中部阿達馬瓦高原是中非高原的核心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中西部喀麥隆火山山地多錐形火山體,一般海拔2000米。近海處的喀麥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全國、西非地區的最高峰。薩納河是第一大河,此外還有尼昂河、洛貢河、貝努埃河等。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區屬典型的赤道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往北過渡到熱帶草原氣候。喀麥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1萬毫米,是世界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人口:1640萬(2004年)。全國約有200多個部族,主要有富爾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圖族(包括芳族和貝蒂族)、俾格米族、西北班圖族(包括杜阿拉族)。與此相應,全國共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均無文字。法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富拉尼語、雅恩德語、杜阿拉語和巴米累克語,均無文字。富爾貝族和西部一些部族信奉伊斯蘭教(約占全國人口的20%);南部及沿海地區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占35%);內地及邊遠地區仍信奉拜物教(45%)。

首都:雅恩德(Yaounde)。人口:160萬(2004年)。年均氣溫24. 9℃。坐落在喀麥隆中部高原偏南的丘陵地區,全城滿目青翠,獨具風光。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0個省(極北省、北部省、阿達馬瓦省、東部省、中部省、南部省、濱海省、西部省、西南省、西北省),58個州,268個區,54個縣。

簡史:自西元5世紀起,境內先後形成一些部落王國和部落聯盟國家。1472年葡萄牙人入侵,16世紀起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繼入侵。1884年德國迫使喀西部沿海地區的杜阿拉國王簽訂“保護條約”。使該地區成為德國的“保護國”,並於1902年吞併了喀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軍隊分別佔領了喀麥隆。1919年,喀麥隆分成兩個地區,東部地區由法國佔領,西部由英國佔領。1922年,國際聯盟將東、西喀麥隆分別交由英、法“委任統治”。1946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東、西喀由英、法“託管”。1960年1月1日,東喀麥隆(法國託管區)宣佈獨立,定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阿希喬出任總統。1961年2月,喀英託管區北部和南部分別舉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併入尼日利亞,10月1日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併,組成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72年5月取消聯邦制,改名為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4年又改為喀麥隆共和國。1982年11月阿希喬辭職。保羅·比亞繼任總統。1984年1月改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1995年11月1日加入英聯邦。

政治: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免總理和根據總理的建議任命政府其他成員,頒佈法律和法令,必要時可提前舉行總統選舉、宣佈緊急狀態,主持最高國防會議、最高司法會議和部際有關國際關係問題的會議。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任期7年,可連任一屆。總統缺席時,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務。總理是政府首腦,領導政府工作,負責執行法律,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