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景福宮?

桃園在屯墾之初因瘟疫盛行、械鬥激烈,鄉民為避禍求福,乃倡建開漳聖王廟——景福宮,嘉慶18年(1813年)廟成,不僅成為當地漳州人的信仰中心,也成了此後城區發展的中心。

景福宮位於中正路、中山路口,俗稱桃園大廟,主祀由大溪仁和宮分香供奉的開漳聖王,配祀玄壇元帥、觀音佛祖,是全島最大的漳州移民信仰中心,列為三級古跡。

景福宮是李朝(1392~1910年)時期漢城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李氏王朝的正宮,具有500年歷史。景福宮是李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於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位於漢城北部,因此也叫“北闕”。

  景福宮占地面積達15萬坪(約合50公頃),呈正方形,南面是正門光化門,東面是建春門,西面是迎秋門,北面是神武門。宮內有勤政殿、交泰殿、慈慶殿、慶會樓、香遠亭等殿閣。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地方。

勤政殿前方的廣場就是百官朝會之地,廣場的地面鋪以花崗岩,分三條道路。中間的道路稍高、稍寬,是國王走的路,兩側的稍低一些,是文武百官走的路。還有品階石分列於廣場兩側。慈慶殿和交泰殿分別是王太后和王妃的寢殿。慈慶殿裡的十長生煙囪十分有名,算得上是李朝時期最漂亮的煙囪,現被指定為珍貴文物第810號。交泰殿是王妃私人生活空間,朝向峨嵋山的殿牆及後門尤為美觀。

  使景福宮更添韻味的是與寬闊的池塘相呼應的慶會樓和香遠亭。慶會樓是國家每逢喜事時或迎接外交使節時舉行宴會的地方,建於一個巨大的人工池塘之上。香遠亭是位於寢殿后面的後院,與慶會樓一樣,系人工挖池築島後修建。其特點是與慶會樓相比更富女性的柔美。特別是建造時充分保留了峨嵋山及自然地形的特點,將人工建築完全融入其中,可謂是韓國典型的宮內後院。此外還有國王的辦公室思政殿、學者們讀書的圖書室修政殿。

  景福宮內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文化遺跡。有敬天寺十層石塔(國寶第86號)、梵天寺地光國師賢母塔(國寶第101號)等國寶級的遺跡以及安裝自鳴鐘的報漏閣、安裝自動水漏的欽敬閣等,這些本來散佈在全國各地,後來移至景福宮。

  1910年韓日合併條約簽署後,日帝為了建造總督府,就將景福宮南面的殿閣都拆除,建造了總督府大樓。現在已將樓拆除,並正在進行景福宮復原工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