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的魅力.......

杜哈 Dawhah,Ad 卡塔爾首都,第 一大城市。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 著名港口之一。人口約22萬。位於波斯灣 西南岸卡塔爾半島東岸中部,地勢平坦,氣 候乾旱。原為漁港和采珠船集中港,第二次 世界大戰後隨國內石油工業發展而繁榮。 集中全國大多數的天然氣液化、石油化工、 發電、水泥、塑膠製品、魚類加工、海水淡化 等工業。1970年建成深水港,新建有8個 碼頭,可停泊萬噸海輪。有國際機場,通歐 洲和印度等地。市內有現代化的商業區和 住宅區。街道寬闊,有許多呈現阿拉伯民族 特徵的高大建築。有埃米爾王宮、首都大清 真寺、國家博物館、水族館等。
杜哈市
  卡塔爾首都杜哈市是全國的政治、商業和文化中心,人口26.4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6%。
  杜哈位於卡塔爾半島東海岸的中部,夏季氣候炎熱潮濕,特別是6-9月份,氣溫可達攝氏48篊。冬季氣候涼爽,溫度適宜,夜間氣溫一般在20篊以下,最低可達7篊。夏季無雨,冬季多風,雨量稀少。
  杜哈交通方便,近郊有國際機場和深水港,與全國其它城鎮及領國沙特均有高等級公路相通。
  杜哈海濱大道CORNICHE(全長約8公里)是全國最漂亮的大道,是杜哈市民主要休閒、健身的地方。大道中間有寬闊的綠地,種植著綠茵茵的草坪、常年盛開的鮮花和高大的椰棗樹。大道中部有一座較大的街心公園-貝達公園,裡面有多處反映海灣阿拉伯國家傳統習慣的藝術雕塑,在這裡常舉行大型的露天慶典活動。卡塔爾埃米爾宮就座落在海濱大道的一側,許多政府機構如:外交部、經貿部、財政部、內政部、中央銀行等均沿大道而建,一些現代化建築在這條大道上競相一座接一座地矗立起來。
  卡塔爾唯一的一所大學“卡塔爾大學”位於杜哈近郊。該校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在校生近1萬人,教職員工約1500人。設有教育、人文、理工、法律、工程、經濟管理、技術等7個院、系和一些科研實驗中心。
  杜哈市有一座可稱是卡建國的歷史見證的地方既現在的卡塔爾國家博物館。
  卡塔爾國家博物館
  卡塔爾國家博物館於1975年6月正式開放,由四個部分組成:
  一、 舊宮
  建於1901年,當時是首任埃米爾阿卜杜拉?本?賈西姆?阿勒薩尼的住處和辦公地。1972年前埃米爾(現任埃米爾的父親)下令對該宮進行翻修和加固,並該建成博物館。
  二、 新樓
  在對舊宮進行翻修加固的同時,在舊宮北側蓋了一座新樓,共三層。頂層是圖書館和辦公室;中層為科教電影放映廳,介紹阿拉伯半島和卡塔爾的地質形成史;底層為地下展廳,陳列著與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藝術、科學、近代遊牧生活以及現代史、地質學與石油等有關的圖片和文物。
  三、 海洋博物館
  1977年10月建成,陳列著海灣地區的多種海洋魚類、生物以及貝殼、珍珠等實物。
  四、 海水湖
  在舊宮的東側有一小湖,湖底有管道與海洋相通,水深1.5米至2.5米,湖中有一些舊時的帆船模型
  位於卡塔爾(全稱:卡塔爾國THE STATE OF QATAR)東海岸的中部,瀕臨波斯灣(PERSIAN GULF)西南側,是卡塔爾的最大港口。原為采珠船的集散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日趨繁榮,港口不斷擴建和現代化。現為卡塔爾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主要工業有石油及化工等。港口距機場約6km,有定期航班飛往歐、亞各地。
  該港屬熱帶沙漠氣候,盛行西 西北風。年平均氣溫18~30℃,最高曾達45℃。全年平均降雨量約120mm。平均潮高:高潮為1.5m,低潮為0.4m。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9個,岸線長1829m,最大水深9.1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集裝箱吊、跨運式裝卸機及拖船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能力達70噸。倉庫面積約4.8萬平方米。大船錨地水深達15m。1991年該港與烏姆賽義德(UMM SAID)港的集裝箱輸送量達12.9萬TEU。主要進口貨物為糧食、建築材料及木材等,出口貨物以石油為主。

卡塔爾首都杜哈一座海蚌雕塑,它象徵著卡塔爾捕魚業輝煌的過去( 攝於2月22日)。卡塔爾國位於波斯灣西南海岸的卡塔爾半島上,1971年9月1日宣佈獨立。首都杜哈是波斯灣著名的港口,它原先是一個以打撈魚蝦為主的小城鎮,隨著卡塔爾石油工業的發展,一躍成為繁榮新興的現代化城市。政府把沿海的沼澤地改建成美麗清潔的濱海大道,成為人們旅遊、休閒和鍛煉的好去處。
在卡塔爾首都杜哈港附近,一座阿拉伯式的城堡守望在海邊(攝於2月22日)。卡塔爾國位於波斯灣西南海岸的卡塔爾半島上,1971年9月1日宣佈獨立。首都杜哈是波斯灣著名的港口,它原先是一個以打撈魚蝦為主的小城鎮,隨著卡塔爾石油工業的發展,一躍成為繁榮新興的現代化城市。政府把沿海的沼澤地改建成美麗清潔的濱海大道,成為人們旅遊、休閒和鍛煉的好去處。

杜哈三味
飛機臨近卡塔爾首都杜哈,開始慢慢下降。臨窗俯瞰,但見下面是湛藍的海水,上面遊蕩著星星點點的船隻,這便是著名的阿拉伯灣了。
  杜哈好似一顆鑲嵌在海灣裡的珍珠,是一座頗有韻味的城市。第一味便是她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美。由機場到市中心的海濱大道,幽雅而整潔,椰棗樹臨風搖曳,婀娜多姿,路邊的建築一幢幢造型各異,美不勝收。入夜,華燈初上,千萬盞燈光的倒影在海面閃爍,宛若打碎了一池的翡翠和夜明珠。人在路上行,恍若步入仙境。
  那海,名叫杜哈灣。不遠處,是一座綠色蔥蘢的小島。登上遊艇,約摸一刻鐘,便接近小島了。小島名曰“椰樹島”,因島上遍植椰樹而得名。船老大本來正要收工,因我們堅持,這才跑了一趟,但他沒時間帶我們登島了,只開著船帶我們圍著小島繞了幾圈。小島好像漂在水上一樣,從船上看去,似乎還在搖動。湛藍的海水,瓦藍的天空,翠綠的小島,三色合一,構成了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圖畫。
  杜哈人的熱情是我感受到的另一種韻味。我們下榻杜哈洲際飯店。是五星級連鎖飯店,本以為這裡與其它地區的同類飯店沒什麼兩樣。走進去才發現,正對著飯店旋轉大門的地方,用毛毯圍建起一座帳篷,帳篷不大,是象徵性的,地面上,一隻碩大的咖啡壺赫然在目,盤裡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隻只杯子。我好奇地向侍者詢問,他說,這象徵著卡塔爾人熱情好客。
  想想也是,卡塔爾人喜愛咖啡,常用咖啡來招待客人,表示熱情,在賓館大堂放著這些咖啡具,正是為了展示他們好客的習慣。後來,我又到了同樣是五星級的瑞茲·卡爾頓和喜來登等飯店,發現那裡也是同樣的結構和佈局:寬敞明亮的大堂中央,擺放著一個用紅地毯圍建起來的帳篷,非常惹眼。在實際的交往中,我發現卡塔爾人非常熱情而友善,每次我從亞奧理事會開會的地方往返入住的旅館,都隨時可以要車,而且態度極好,這使我的採訪活動進行得很順利。
  杜哈最迷人的一味,要算她散發出來的濃郁的民族文化風味。卡塔爾歷來對民族文化傳統的保護高度重視。現在卡塔爾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是外國人,以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人居多,連當兵的都有許多是外國人,政府部門中也不乏外國人的身影。如果不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就有被慢慢同化的危險。因此,政府在這方面有意識地未雨綢繆,走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自強之路,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海灣國家中,卡塔爾婦女的地位和解放程度是比較高的,許多女子早已改寫了圍著鍋臺轉的家庭婦女形象,紛紛走出家門,走入社會,走向新生活。然而,單單從杜哈婦女的著裝看,似乎看不出她們的思想觀念已如此開放。海濱大道上,婦女或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或跟在丈夫後面亦步亦趨,大都是細細的黑紗蒙著臉面,只露出一雙又黑又亮的眼睛,非常神秘。
  卡塔爾《東方報》的記者伍薩麥解釋說,那不是保守,而是杜哈婦女故意如此打扮,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外化形式。他的話也許有些道理。
杜哈亞運會將拉開大幕,充滿魅力的杜哈作為亞運會的主辦地,已經作好了準備。圖為迷人的杜哈城市街景。擁有超過20個國際航班,最有名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卡塔爾航空
 卡塔爾埃米爾宮就坐落在海濱大道的一側,許多政府機構大廈都沿大道而建,如:外交部、經貿部、財政部、內政部、中央銀行等,一些現代化建築在這條大道上競相矗立起來。杜哈並沒有多少高樓大廈,僅有的幾座也都集中在此,顯得非常突出,這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喜來登酒店——它已經成為卡塔爾宣傳片中的標誌性建築,當年中國代表團就是在這座酒店簽訂的加入世貿組織的協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