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義大利的比薩斜塔

比薩(Pissa-Pisa)是義大利的文化名城,因其比薩斜塔而聞名全世界。其實比薩早在羅馬帝國時代就是重要的海軍基地和非常繁榮的海港。它曾經是地中海的強大航海國家,與熱亞納和威尼斯爭霸一時。當時,比薩控制了周圍許多鄰國;但是,13世紀末的時候比薩被熱亞納和佛羅倫斯所壓倒,最後不得不臣服於佛羅倫斯。比薩在全盛時期留下了眾多的古代建築和藝術,建築上形成了獨特的比薩羅馬式樣。比薩的教育發達,在12-13世紀就建立了大學。今天的比薩是義大利的著名大學城和重要的鐵路樞紐。

擁有比薩斜塔的比薩大教堂廣場非常著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比薩教堂廣場擁有一組中世紀的建築傑作:大教堂、洗禮堂、鐘樓(the Campanile即斜塔)、與公墓(the Camposanto);他們對11-14世紀義大利紀念性建築的藝術,發生過深刻的影響。

比薩斜塔 (Leaning Tower of Pisa) 位於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比薩大教堂的一座鐘樓。斜塔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呈圓筒形;直徑16米,共8層,2-7層是空廊,第8層是鐘廳。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94級,遊人由此登上塔頂或各層環廊,可盡覽比薩城區風光。但是最近為了保護斜塔,限制每天登塔的人數;如果想上斜塔,必須提前去排隊。在底層有圓柱15根,中間6層各31根,頂層12根,這些圓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構成了8重213個拱形券門;大鐘置於斜塔頂層。由於傾斜,塔的北側高度為55.8米,南面高55.3米。塔身牆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約2米餘,塔體總重量1.42萬噸。整個建築,造型古樸精美,為羅馬式建築藝術之典範。

比薩斜塔於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歷時170年才建好。建塔之初,塔體還是筆直向上的。但興建至第三層時,發現塔體開始傾斜,工程被迫停工。塔體出現傾斜的主要原因是土層強度差,塔基的基礎深度不夠,再加上用大理石砌築的塔身非常重,因而造成塔身不均衡下沉所致。工程師想在繼續建造時,將下陷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資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在尋求解決辦法過程中,工程曾數次停頓。塔停建96年後,又開始繼續施工。為了防止塔身再度傾斜,工程師們採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如,採用不同長度的橫粱和增加塔身傾斜相反方向的重量等來設法轉移塔的重心。但由於建成的三層傾斜已成事實,所以,全塔建成後,塔頂中心點還是偏離塔體中心垂直線2.1米。600多年來,因鬆散的地基難以承受塔身的重壓,仍然繼續而緩慢地向南傾斜。塔基南面已開始下沉。特別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塔已向南傾斜了大約30釐米,斜度達到5.3度,塔身超過垂直平面5.1米。1972年10月,義大利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強大的衝擊,整個塔身大幅度搖晃達22分鐘之久,極其危險。幸運的是,該塔仍巍然屹立。

為了使這座世界聞名的歷史建築物免遭坍塌之厄運,從19世紀開始,人們就對其採取了各種挽救措施。1930年,有關部門在塔基周圍施行灌漿法加以保護。義大利政府還於1965年和1973年兩次出高價向各界徵求合理的建設性意見。有趣的是,經比薩大學用高精度電子儀器測定證明,1978年該塔僅傾斜0.027毫米,幾乎自動停止了傾斜。而最近兩年,居然朝垂直方向回轉3.15毫米。據分析這主要是由於1984年以來該地連續多場大雨,造成比薩周圍地面的濕度增加,水分滲入地下,使塔基發生變化所致;這可真是及時雨!

據說,有些人也在研究如何把斜塔扶正過來。其實對比薩來說,斜塔就是要斜著歪著才好看,可千萬別正過來;否則誰還來看。一旦有誰真膽敢把斜塔扶正的話,比薩人民肯定跟你急!

傳說中,比薩斜塔對科學實驗曾作出過一次貢獻。相傳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他使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同時著地,從而一舉推翻了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關於重量不同的物體,其下落的速度也不同的定理。雖然許多學者對這一傳說不予置信,而比薩斜塔卻因此更加揚名。
幾個世紀以來,比薩斜塔傾斜的原因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各種解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建塔施工中的精確度偏離了設計方案造成的,有人認為是設計本身的問題。進入20世紀後,“地基原因”說逐漸占了上風。這種解釋認為,由於粘土和砂組成的地基難以平衡地承受重達14553噸的塔身,從而導致了傾斜。1817年,兩名英國的研究者在這方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研究報告,“地基原因說”自此開始廣泛地被人們接受。


從1550年到1817年的267年間,比薩斜塔共傾斜了5釐米。1838年,比薩斜塔又出現了一次較大幅度的傾斜,斜塔的保護工作從此開始,在義大利政府的參與組織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專門的拯救委員會,研究制定糾偏的辦法。此後,斜塔以每年平均1毫米的速度繼續傾斜,塔身重心線偏離10%。


(二)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曾有人預言,比薩斜塔將在2003年到2004年間轟然倒塌,這使全世界關心比薩斜塔的人們心急如焚,斜塔拯救委員會向全世界徵集辦法,以期延緩斜塔傾斜的速度。但是,鑒於1934年向塔基土層內注入水泥後,反而使斜塔在1年內多傾斜了6毫米的教訓,面對收集上來的各種方案,拯救委員會一直無法抉擇。


1988年,比薩斜塔向遊人關閉,從1990年1月起斜塔全部關閉,糾偏工程開始進入確定方案並具體實施階段。或許是由於承受了太大心理壓力的原因,義大利政府和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在近10年的時間裡一直對糾偏工程低調處理,媒體對工程的進展和效果也絕少提及。


現在的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主任是米凱萊·雅米烏科夫斯基,這位已在義大利都靈工業大學教了30年書的工程教授是位元波蘭人。在當初剛剛領導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的工作時,擺在他和同事們面前有成千上萬種方案,這些方案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有人建議,先將斜塔分解拆除後,保存好,待夯實地基土層後再重新“組裝起來”。另一位美國人建議,應設計一個透明的巨大罩子,將斜塔籠住。還有一位英國人提出,乾脆在斜塔的南側與斜塔並排再建一塔,抵住可能倒塌 的斜塔……雅米烏科夫斯基教授和同事們還要接待來自全球的登門薦賢者和毛遂自薦者。


談起在這項工程進行中的感受,雅米烏科夫斯基教授心有餘悸:“擔心始終伴隨著我們,每次要觸動斜塔時,我們都提心吊膽。”這也難怪,因為比薩斜塔已經不再是個普通的文物古跡了,它已經是全世界的一份珍貴文化遺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