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一下德國的萊因河谷地區?

萊茵河是歐洲重要的國際河流,發源於瑞士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法國,在荷蘭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320公里,流域面積22.4萬平方公里。

萊茵河上源由前萊茵河與後萊茵河組成。前萊茵河發源於瑞士中阿爾卑斯山上、阿爾卑斯山口附近的托馬湖;後萊茵河發源于其東南的瑞士、義大利邊境附近。兩源匯合後向北流,出阿爾卑斯山,構成瑞士與列支敦士登、瑞士與奧地利的界河,然後注入瑞士、奧地利與德國交界處的博登湖。出湖後,萊茵河折向西流,構成瑞士與德國的界河。到瑞士、德國、法國交界處的巴塞爾(屬瑞士)折向北流。巴塞爾以上為萊茵河上游。上游流經山地比降大,兩岸多峽谷,河流補給主要靠高山積雪和高山冰川,夏季冰雪融化最多,形成高水位,其它季節水位較低。巴塞爾至波恩段為萊茵河中游。巴塞爾以下的萊茵河為德國與法國的界河,巴塞爾至賓根段,河流穿行於長300公里,寬40公里的萊茵地溝帶中,河流彎曲,河床坡度不大,在曼海姆接納支流內卡河,在美因茲接納支流緬因河。從美因茲以下的賓根至波恩,萊茵河流經萊茵峽谷,河面變窄,流速增加,兩岸青山夾峙,峽谷幽深曲折,景色秀麗,猶如我國“三峽”。中游為中山型,春季融雪時水量大,時有春汛。波恩以下萊茵河進入北德平原,水流平穩,右岸有魯爾河、利珀河等支流匯入,進入荷蘭後,分成多股岔流,形成三角洲。整個萊茵河流域降水豐沛,下游主要靠雨水補給,由於北德平原地區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秋冬降雨稍多所以下游段常年滿水,水量穩定,秋冬水位較高。河口年均流量為2500秒立方。

萊茵河流經歐洲經濟發達區,航運價值極大,是沿岸國家交通的大動脈和瑞士的重要出海口。自巴塞爾以下萊茵河通航里程為886公里,洪水季節,1500噸級的輪船可上溯達巴塞爾;斯特拉斯堡以下可通行2000噸級輪船;曼海姆以下能通行5000噸級船隻;7000噸級船可自河口抵達科隆。重要支流也可通航,內卡河上,自斯圖加特以下可通行1350噸歐洲標準船;緬因河自班貝格以下可通行1500噸級船;摩澤爾河和魯爾區的水運網都可行駛歐洲標準船。萊茵河與附近的河流都有運河相通,構成四通八達的河運網,重要的運河有:馬恩—萊茵運河,連接萊茵河與塞納河;羅納—萊茵運河,溝通羅納河與萊茵河,形成南北向縱貫歐洲西部的水運幹線;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將魯爾區的運河網與埃姆斯河相連,既可使魯爾區通過埃姆斯河北上出海,又與東西向的中部運河連通,把萊茵河與威悉河、易北河、奧得河的航運聯繫起來,形成通向德國東部、波蘭、捷克的水運網。

萊茵河對德國的經濟意義重大。萊茵河在德國境內866公里,全部可通航。全國1/3的領土屬萊茵河流域,流域內居住著全國1/2的人口。萊茵河四通八達的水運網,承擔了全國水路貨運量的60%。德國經過對萊茵河航道的整治,已實現全國統一的幹支流航道網,渠化了的河流,航道底寬40∼50米,水深2.5∼2.9米。渠化後的航道可使1350噸“歐洲標準型”機動駁船暢通無阻,大型貨船從海上直接駛進萊茵河幹支流,不需多次裝卸。近年來德國大力發展船舶現代化,使用雙體推進式平底貨船(頂推船隊),一組頂推船隊每次最大運量可達1.5萬噸,而且頂推船可靈活與駁船編組,利用率比普通拖船隊高。先進的內河航運系統,不僅安全、節能,而且運費大大降低。德國的內河運費,每噸公里的價格為鐵路運輸的1/3,公路運輸的1/7。廉價的運輸條件和既通海又四通八達的便捷條件,使萊茵河兩岸成為企業家競相投資建廠的“風水寶地”。近30年來,沿岸已建成新工廠450家,其中德國鋼鐵壟斷集團的92個企業中,有66個集中在沿岸。德國著名的工業區就在萊茵河畔。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中,有科隆、埃森、法蘭克福、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斯圖加特、杜伊斯堡等7個城市位於萊茵河或其支流、運河畔。

萊茵河沿岸有眾多的港口,河口處的鹿特丹港是世界最大的海港,也是萊茵河航運最大的出海口,杜伊斯堡港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此外,曼海姆、科隆、美因茲、路德維希港、斯特拉斯堡等都是幹流上重要河港。

由於萊茵河幹、支流兩岸工業密集,農業發達,城市眾多,人口集中,大量工業和生活廢水、廢棄物傾入河中,造成極為嚴重的污染,使萊茵河一度被稱為“歐洲最大的下水道”。一項科學調查表明,萊茵河每1平方米水面,平均僅有1個生物體,原來盛產的黃鱔、鱘、鯡、鮭魚等都已絕跡。河水已不能飲用。60年代末,德國開始治理萊茵河,先後修建了100多個汙水處理工廠,使排入萊茵河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60%以上得到處理。1981年萊茵河沿岸國家就萊茵河污染的防治問題達成協議,規定每年消除河道中的礦物鹽100萬噸。近年來,隨著萊茵河水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萊茵河的水質明顯好轉,魚類已恢復生長。但是,最近由於瑞士巴塞爾化工廠的事故,大量有毒化學物質泄入萊茵河使萊茵河再度受到嚴重污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