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球形這一概念最先是西元前五、六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提出的。但是他的這種信念僅是因為他認為圓球在所有幾何形體中最完美,而不是根據任何客觀事實得出的。以後,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時月面出現的地影是圓形的,給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個科學證據。西元前3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艾拉托斯特尼根據正午射向地球的太陽光和兩觀測地的距離,第一次算出地球的周長。
西元726年我國唐代天文學家一行主持了全國天文大地測量,利用北极高度和夏日日长计算出了子午线一度之长和地球的周长。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领导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17世纪末,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认为地球应是一个赤道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1733年巴黎天文台派出两个考察队,分别前往南纬2°的秘鲁和北纬66°的拉普林进行大地测量,结果证明了牛顿的推测。
20世纪60年代后人造卫星上天,为大地测量添加了新的手段。现已精确地测出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低下去24~3米。有人说地球像一只倒放着的大鸭梨。其实,地球的这些不规则部分对地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标准的圆球。
地球不是正圆,是椭圆的球形是表面势能最小的形状,物质总自然趋于势能最低的状态!
就像0重力下的水滴也会是球体,这是一个道理,地球形成之初就是一团等离子,形状不固定,所以可以把自己调整为表面势能最小的球体。地球是椭圆体,是在宇宙中运行自然形成的。
就像0重力下的水滴也会是球体,这是一个道理,地球形成之初就是一团等离子,形状不固定,所以可以把自己调整为表面势能最小的球体。地球是椭圆体,是在宇宙中运行自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