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
《文心雕龍》是劉勰在距今約一千五百年前寫成的一部書,時代約當南北朝時代的南齊末年,亦即西元紀年第六世紀初。這是一本文學理論的專著,將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學作品予以分析,條列出文藝創作的各種原理。其中區分有韻的“文”與無韻的“筆”,再敘述每一種“文”、“筆”的起源與演變,並且解釋各種體裁的名義,舉出各自著名的篇章,進而探究文章的修辭原理,最後提出獨特的看法。
南北朝盛行的文章是講究俳偶的,也就是所謂的“駢文”,駢文是一種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是從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逐漸發展形成的,並且於南北朝盛極一時,它的特色是:語言上追求駢儷,這包括了句式結構的平行對稱與事類的對稱。句式上講求四六,駢文以四字、六字為主,有幾種基本結構:四字句對四字句,六字句對六字句,上四下四對上四下四,上四下六對上四下六,上六下四對上六下四。講究音韻聲律與平仄,駢文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有韻的駢文與無韻的駢文,有韻的駢文包括用駢體寫成的賦(駢賦)、箴、銘、贊、頌、詠等,而其他的體裁一般不用韻;至於平仄,則是在每一句的節奏點上要求得特別嚴格。講求用典,駢文用典特別多,而且追求用典技巧,內容上包括用古人的故事、言論、詩文;手法上則有正用、反用、明用、化用等方法。講求藻飾,由於六朝華麗文風的影響,使得駢文一開始就注重藻飾,練字、練意,使用色彩濃豔、富麗典雅的詞藻。
劉勰的時代大致在齊、梁之間,這正是被四六駢體文風所籠罩的時代;而一篇優美的駢文所不能或缺的,就是駢儷的文句結構。在文心雕龍的下編裡,劉勰將“雕龍之術”分章討論,而其中,〈麗辭〉篇與修辭方法中的“對偶”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六朝時期的齊代,著名學者劉勰在南京東郊的鐘山定林寺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文學百科全書”《文心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