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條北京老胡同

墨河胡同:
墨河胡同位於東城區東部。東西走向,西端北折,東起倉南胡同,西至南門倉胡同。
此地臨近糧倉,據傳,清時看糧倉的八旗兵居此,其家屬為維持生計,多從事製作墨水匣,故而得名墨水匣,後叫墨河。民國三十六年(1947)稱前墨河胡同、後墨河胡同,1949年後稱前、後墨河,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前墨河併入,統稱墨河胡同。

雨兒胡同:
雨兒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壓橋胡同。明稱雨籠胡同,清作今稱。因此巷稱雨兒胡同,其南的小巷相應地稱之為蓑衣胡同。蓑,是一種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和棕製成。蓑衣胡同,明稱裟衣寺胡同。因寺得名,清改今名,當時由雨兒胡同派生而來。

國興胡同:
國興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寶鈔胡同,西至趙府街。原名高公庵胡同。
高公庵原名慈隆寺,明禦馬監太監高勳、張進等建。五十年代尚完整,現為安定醫院宿舍,部分殿宇尚存,位於今國興胡同一號。1965年改今名。

什錦花園胡同:
位於東城區西部。東西走向,東端曲折,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東街。
什錦花園胡同,明朝屬仁壽坊,西端稱紅廟街,東端為適景園。據《帝京景物略》載:園內亭台樓榭,高柳老松,幹直健壯。“另堂池三四畝,堂後一槐,四五百歲矣,身大於屋半間,頂嵯峨若山”,“園曰適景,都人呼十景園”。為京師著名私家園林。此園在今胡同東端北側,園的最早主人為朱能。他因輔助明成祖朱棣有功被封為成國公,歷代世襲,到崇禎年間他的後代朱純臣還總管京營。李東陽、袁宏道等人都曾受邀游適景園,並寫詩讚美。李東陽曾寫詩讚美園內古槐曰:“東平王家足喬木,中有老槐寒逾綠。拔地能穿十丈雲,盤空卻蔭三重屋。”清朝屬正白旗,乾隆時稱石景花園,宣統時稱什錦花園。清末荒廢。《古都變遷紀略》曰:適景園為明成國公花園,久廢,其巷仍明適景花園。民國後沿稱。北洋軍閥吳佩孚住過適景園舊址。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什錦花園胡同。
清朝禮部尚書傅良曾住此胡同二十一號,現四十三號是民國時宏仁堂老藥鋪舊址。今胡同內十九號四合院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四合院建於清末,曾是戴笠之宅。

國學胡同:
國學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官書院胡同,西不通,位於孔廟與國子監後身。明清時無稱。民國三十六年(1947)稱此名。當與國子監有關。國子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學府,又稱太學,國子學、國學。故而與其相鄰的胡同而有是稱。

豆腐池胡同:
豆腐池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寶鈔胡同,西至舊鼓樓大街。明時稱豆腐陳胡同,疑是陳姓做豆腐著居此。清乾隆十五(1750)京城全圖,陳訛傳為池。1965年整頓地名,將西段娘娘廟胡同併入。“文革”中一度改為朝紅胡同。後撤銷。
豆腐池胡同西有宏恩觀,明間,清光緒年間重修,為清太監的退養之地。現尚有部分遺存。東段十五號為楊昌濟(毛澤東岳父)故宅,民國七年毛澤東來京曾居住於此。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玉閣胡同:
玉閣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趙府街,西至舊鼓樓大街。因玉皇閣得名。
玉皇大帝是道教信奉的神靈,道教神靈系統中,三清之外的最高尊神,統禦主宰三界十方。玉皇閣是供奉玉皇大帝的處所。據光緒《順天府志》,此處的玉皇閣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修。五十年代尚存,有山門、前殿、後殿、配殿,現基本不存。
玉閣胡同,光緒時稱玉皇閣胡同,宣統後稱玉皇閣。1965年成玉閣胡同。與玉閣胡同相關,尚有玉閣一至四巷。

前圓恩寺胡同:
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因圓恩寺得名。
圓恩寺,建於元至元年間,後多次重修。寺西有廣慈庵,庵內碑碣有句:“建立十方院,圓恩是比鄰。”圓恩寺今已拆除,在舊址上建原鐵道兵幹部休養所。
前圓恩寺胡同明時稱圓恩寺,乾隆時稱前圓恩寺胡同,北面的胡同稱後圓恩寺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將前圓恩寺胡同改叫交道口南四條,“文革”中又改做大躍進路六條,後恢復今稱。

西頌年胡同:
西頌年胡同位於東城區東部。東起扁擔胡同,西至東直門南小街,明稱宋姑娘胡同。有一種說法認為,一個叫宋姑娘的妓女住此,故名。清乾隆時此胡同分為西宋姑娘、中宋姑娘、東宋姑娘三段。宣統合為東、西兩段。民國初年諧音改今名。
西頌年胡同南側胡同舊有王駙馬胡同。1965年改稱南頌年,以其位於東西頌年胡同以 南的緣故。

菊兒胡同:
菊兒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明稱局兒胡同。清乾隆時稱桔兒胡同。桔,兩音。一讀“潔”;一讀“橘”。桔是橘的俗寫。清末又諧音作菊兒胡同。
菊兒胡同三號,五號,七號是清光緒大臣榮祿的宅邸。三號是祠堂,五號是住宅,七號是花園。榮祿後遷至東廠胡同。七號做過阿富汗大使館。四十一號原為寺廟。據傳,寺裡的開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菊兒胡同,1965年改稱交道口南大街,“文革”中一度稱大躍進路八條。後恢復今名。

福祥胡同:
福祥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壓橋胡同,因福祥寺得名。
福祥寺,建于明正統元年,是武姓太監為英宗祝壽舍宅而修。雍正二年平定青海後錫呼圖克圖使節來朝,購此寺為駐京行館,由是改為喇嘛廟,更名宏仁寺。有山門、前、中、後殿。現只有中殿尚存。
福祥寺胡同明稱福祥寺街,乾隆京城全圖改“街”為“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去“寺”字稱福祥胡同。“文革”中一度稱輝煌街頭條。

石大人胡同:
石大人胡同位居東城繁華地段的外交部街原名石大人胡同,因胡同內有明代權臣石亨的賜第而得名。石亨府第建於西元1456年,佔據胡同北側四分之一地段。清末,這座幾易其主的豪宅被改建為迎賓館。1912年8月,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孫中山來京時曾下榻於此。1913年外交部遷入,胡同易名外交部街。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