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忠:交通幹部輪流乘公交是憶苦思甜?

 10月1日,重慶發生大客車墜橋特大交通事故,暴露出該市公交秩序混亂和體制的矛盾。目前,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組成了23個暗訪小組,每天乘坐公車暗訪。而市交委機關已排出順序,每天至少有兩名副處級以上幹部乘坐公車上下班,配合暗訪組,掌握公車運行狀況、乘客的需求和意見,且要將每日情況書面交到相關的部門。



  應當承認,交通幹部輪流乘坐公車上下班,目標指向是明確的,即讓幹部們通過切身感受的方式來掌握民情。而這一目標可以說無比正當。但從網友們的反應來看,還是斥之為“作秀”的反對聲音居多。筆者認為,這表明目標雖好,但該行動卻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反諷意味。



  其一,乘公交對幹部們來說竟成了“憶苦思甜”。有網友質疑:“副處就有專車啊。”副處該不該有專車,自有相關的條文予以規定。但是,有一點很明確:專車,或者平常所謂公車,對於大部分公務人員來說,是只在工作期間可以用的,而上下班時間,顯然不在此列。但是,恐怕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所以,基本沒有遲到記錄的重慶市交委副主任梁培軍,10月19日上午乘公車上班遲到了,原因是“習慣性地按原來坐專車上班的時間出門。”以至於發出感慨:“說實話,老百姓坐公車上下班,真的是不容易。”



  其二,政府部門掌握民情的能力不盡人意。幹部乘公交的目的是體察民情,一方面表明開始身段向下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他體察民情手段的缺失。事實上,從資訊流通的角度講,目前政府部門瞭解民情的管道應當說越來越多。但為什麼只有坐了公車後才能明白“坐公車上下班真不容易”?是下情上達過程中資訊被過濾,還是決策者缺乏瞭解的誠意?這都是通過這次行動,應當進行反思的地方。



  其三,公共行政難脫形式化之嫌。我們承認,有行動總比沒行動好。但是,對於幹部乘公交所能達到的實際效果,我們不能期望太高。因為,從時間來看,只集中於上下班期間,幹部們難以對公交系統整體運行情況作出觀察。比如,非高峰期車輛來的是否及時,恐怕他們就沒有切身體會。從空間來看,幹部們瞭解的只能是住宅到單位之間公交的情況,更多的幹部們根本沒有機會去的地方(所謂“窮人區”不會有幹部們的住宅)是什麼情況,他們就無從知曉。因此,網友們稱之為“作秀”,是有一定道理的。



  總之,作為市民,作為公眾,對政府部門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會關注,但更關注的還是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一位網友很不客氣地寫道:“重慶市江北區大灣車站,每天在此乘車的人有好幾千人次,就是這樣一個大流量有三年多車站的地方,最近交管竟然不容許老百姓在這上下車,不許設站,公車在此停車還被員警罰款,把老百姓趕到一站遠的橋頭去,試問你們這些處長們知道老百姓的需要嗎?不要再作秀了,為老百姓辦辦實事吧!”為政者應多聽聽這樣的聲音。稿源:紅網作者:王希忠編輯:瀟湘行

更多文章